第二单元 西方象数学沿革
《中华象数学》让中医复兴,让中华民族从此扬眉吐气。 ── 某名人日记第二单元西方象数学沿革热烈庆祝《中医象数学》香港发表三周年 西方生物学仅是人类“全意识”的组成部分,《全意识学》认为,西方哲学中存在有许多原创的“象数学”各分论与诸学说,如:“原子论”、“唯物论”、“唯心论”、“逻各斯”(理)、“存在说”、“上帝说”等。这些不同知识,无一不对当今世界的哲学、科学、社会学、象数学等产生极其重大与不可估量的影响。第一章古希腊哲学与象数学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总源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大致分成三个时期,即早期、古典时期与晚期。其基本特征是: 1 古希腊的最高理想与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学以致知”。 2 古希腊哲学家大多具有朴素、自然、直观的哲学思想观,他们淡于功利,努力追求形而上的各种学说,把自然看成大宇宙,人为小宇宙,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类似于古中华的“天人合一”思想)。 3 他们用神圣、有机、必然整体的自然观去看世界,试图从经验出发,用知识来说明自然事物千变万化的多种多样性与统一性。 4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对“象数二”的普遍关注与探索,包括:存在与非存在,知识与意见,本质与现象,个别与一般,运动和静止,相对与绝对,可知与不可知,科学与宗教,有限与无限,灵魂与肉体等。 5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是论断上的绝对主义。它的哲学重心是“为现象”找根据,因此这论断,基本上只能是“形而下之器”的本体论与唯物论,属“物象科学”一类;而不是中华哲学所特有为“根据”找现象的“形而上之道”的意识论、认识论之类的“现象科学”或“意象科学”,中西方社会与科学发展从此而异。 6 古希腊哲学家让哲学与神学及自然科学“融为一体”,故哲学家也是科学家或神学家。因此古希腊时代盛行诸多非凡的神话,哲学家们在浓厚的宗教或“神秘”的气氛中进行着深奥的哲学思考。 总之,按象数学观点,我们可以分别把古希腊的科学、哲学、神学观等都看成“一”,这样这些哲学家的哲学观都在有意与无意中,成为极其伟大又当之无愧的西方“象数”哲学观,而让这些哲学家都成为“象数学家”。以唯物论为例,诸多事实证明“象数学”在西方哲学界同样也是“天之骄子”与“源远流长”,无比辉煌的。第一节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与象数学 一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斯(公元前625至前547年),米利都学派创始人,自发提倡唯物主义(象数“一”),是较早的科学启蒙者(象数“一”)。 (二)阿那克西曼德(约在公元前570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有固定性质的“无限者”(象数“一”),相当于“中华象数学”中的“太极”、“道”之类的东西,它没有固定界限、形式和性质,由它生出土、水、气、火四大元素(象数“一”生“四”),自然界按照“报复原则”(“气机运转”),而发生各种元素和物体的产生和死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后又都复归于“无限者”(“天人合一”)。 (三)阿那克西美尼(约在公元前546年),认为万物的基质是气(象数“一”,“元气派”)。灵魂是气(象数“一”),火是稀薄化的气(象数“一”),气凝集时就变水,再凝就变土,最后变成石头(气为象数“一”,其变化为“气化”)。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末。其思想有:数本源说、和谐观念和灵魂三圣论。 (一)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万物皆数”,因此数是万物的本原,而成为西方象数学中偏重于“数”的“象数学哲学家”。他们从五个苹果、五个手指等抽象出“五”这个数(类似于象数学的“五行学说”,为象数“五”)。 关于数论,他将自然数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等。 在他们看来,数为宇宙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数量和形状决定一切自然物体的形式,数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几何形状(注:让数附以“理”或“义”、“象”等即可“做到”)。从这个意义上,他们把数理解为一种自然物体的形式,成为一切事物的根源。有了数才有几何学上的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注:简直是“西方象数学”的“宣言书”,对象数学做出极大贡献),所以数在物之先。自然输送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由数决定,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 他任意地把非物质抽象的数扩大为宇宙的本原,无意中成为了中华象数学的“西方最先进同行者”,其理论也成为中华象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必须让中华象数学来首先“学习引进”。 (二)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年至前480年),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象数“一”),他认为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象数“一”),他常用“逻各斯”(即理性)一词来代替神,它比宋朱熹的“理一”学说早了近一千年,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我国宋朱熹象数学理学学派的“开路人”或“同路人”。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家,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他指出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等始终都是同一的东西,后者变化了,就成为前者,前者变化了,又成为后者。不死定有死,有死是不死,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人生于土之死,气生于火之死,水生于气之死,土生于水之死,土死生水,水死生气,气死生火。反过来也一样(象数的“气化”、“一分为二”等)。 事物的生灭变化中,存在着对立物的渗透和转化,这就是赫氏的对立统一观。 (四)克塞诺芬尼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有关存在和成为问题,第二有关静和动的问题(象数“二”)。 他认为上帝和宇宙是同一个存在,是单一、不变、普遍存在的(“合二而一”),他在自身中包含一切事物本原(原初、第一原理、基本成分)。宇宙的原理就是神;宇宙的心,即世界──上帝(“合二而一”),他是一种同性质的统一体。 (五)巴门尼德(公元前五世纪),他提出了“存在”的概念(象数“一”),巴氏认为“存在是唯一、连续和不可分的”;他坚持“存在是永恒、不生也不灭的”,认为“存在是不动”、“完满的”、“存在是思想的对象”(以上为象数“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巴氏的作为唯一、永恒、不动、完满的思想对象──存在,是对事物属性的最普遍和抽象的概括,其抽象性、普遍性、稳定性等方面的依据和总结,远远地超过同是古希腊哲学界的其他前人,是水、气、火、数、神等都无法所比拟,开创了西方哲学在“象数哲学”方面的空前领域,成为“中华象数学”对西方哲学研究,特别是对西方古经典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象数“一”)。 巴门尼德关于两条道路或两个世界(本质与现象世界)的划分,确定了后来西方哲学关注的基本方向(象数“二”)。把“思想与存在是一回事”的命题确定成理论思维或思辩思维的基本形式(“合二而一”)。让“存在”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而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象数“一”)。 从哪方面看巴氏都是个杰出的哲学家,尤其是他的“存在”学说,是让“中华象数学”象数“一”学说有了最基础的依据,从而做出了最不朽的贡献(象数“一”)。 (六)麦里梭(其壮年约在公元前444至前440年),麦氏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存在”、永恒、无限、单一、不动的。并从正面直接论证了“存在”是“一”(象数“一”)。 (七)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2至前432年),思氏认为自然四大元素即水、火、土、气等构成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他称之为“四根”(象数“四”)。 (八)阿那克萨戈拉(公元前500年至前428年),阿氏认为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无限的“种子”(象数“一”)。 (九)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年至前370年),德氏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象数“零”、“一”)。德氏的关于认识,称感觉为“暗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与局限;而理性(思想)集训是“真实的认识”,从而认识到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如实认识事物。同时理性认识也离不开感性认识,理性必须以感觉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理性不陷入空想(象数“二”)。第二节古典时期希腊哲学与象数学 大体指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期间。 一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80年至前408年),普氏为古希腊“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在其哲学名著《论真理》中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象数“一”)。 二高尔吉亚(约公元前483年至前375年),高氏的代表作是《论非存在或论自然》,关于“非存在”(象数“零”):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即使有某物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它(思想与存在不统一);第三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认识靠感觉,感觉靠语言,而语言不是存在物)。 三苏格拉底(公元前471年至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西方称为“圣人”,他哲学思想与象数学相关的主要观点是:(一)认识你自己(象数“一”)。苏氏认为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即善)。所以哲学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二)倡导“知德合一”。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是基于知识,源于知识(象数“二”)。 四柏拉图(公元前427至前347年),西方古希腊哲学家的“三圣”之一,认识论的创始人,其哲学最重要的东西有三个,即认识论、伦理学和理想国学说。 (一)认识论:柏氏相信凡可目睹的事物永远处于变化状态,因而没有知识可言。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在道德领域内对永久不变共相的探求,把可感知的具体事物分离开来,成为独立实在的理念。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由于“分有”理念而得以存在;命名或说起这些具体事物时,所指的其实是同名理念。因此理念是可感事物的源泉,是正本;而把具体事物看成是模仿理念而成为副本。理念可以通过理性,而不能通过感觉来认识。其实这种理念就是共相,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象数“一”)。 (二)伦理学(象数“一”) 苏格拉底认为:1、没有人愿意做恶;2、美德即知识;3、诸德为一。而柏拉图对话的三条结构论据: 1 没有人希望恶的东西。 2 一切人都会行善,只要他能够行善。 3 任何情况下,所有人都希望善的事物。 (三)理想国(象数“一”) 1改造社会制度;2 实行优先政策;3 民主政体;4 暴君政体 五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至前322年),亚氏是古希腊哲学界“三圣”之一,是古希腊哲学以及整个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希腊哲学的最高水平。包括:逻辑学、自然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和文学等不同学科,涵盖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是希腊哲学的顶峰或最鼎盛时期,西方哲学由此奠基,因此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象数“一”) 亚氏对其老师柏拉图,以及其弟子亚历山大大帝对亚氏本人的尊师都成为“吾爱吾师”的最好典范。亚氏对西方哲学的贡献更是“吾尤爱真理”的最好说明。 (二)形而上学(象数“一”) 1 四因论(象数“四”)亚氏认为事物由四种原因产生。首先是质料因;其次是形式因;还有动力因;最后是目的因。 2 实体论(象数“一”) (1)实体做为主体存在,不能存在于一个主体中,即实体在逻辑上只能做主词,而不能用来表达主词。如我们可以说苏格拉底是实体,而丑和矮则不是实体,而只是属性。 (2)实体是变中的不变,也就是一个实体所具有的性质、数量、关系、运动等发生变化时,实体自身仍保持着同一性。 (三)世界图景 亚氏把宇宙分成天界与地界,他认为地界由水、火、土、气四大原素构成。还有四种性质:冷热、干湿。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气生水,水生土,土生火,火生气,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象数“一”、“四”)。 (四)认识论(象数“一”) 1 认识主体; 2 认识对象; 3 认识过程。第三节晚期希腊哲学 一伊壁鸠鲁(公元前342至前270年),在自然观上接受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象数“一”)。 知识方面,他提出三段论:首先是一般感觉;其次在理论方面是各种预想;然后在实践方面是感情、冲动和欲念(象数“三”)。 制定真理的标准:第一感觉是绝对真实的;第二预见是心灵中把握真实意见、观念或普遍思想的能力,是对外在方面的回忆。第三情感是内在感觉,有快乐和痛苦两种状态(象数“三”)。 二芝诺(约公元前336年至264年),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象数“一”)。第二章中古哲学 中古哲学以基督教哲学为主,是古希腊哲学以某种特殊方式形式的深化,是近代哲学的批判对象,近代哲学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这种哲学精神的遗产。第一节教父哲学 教父哲学开始于公元二世纪,终结于公元六世纪。 一游斯丁(其著作与活动等约在公元104至165年) 游氏认为基督教是一切哲学中最正确的一种。在这种信念下,确实知道基督教乃是一切哲学当中最古、最正确、最属神的。他思想的主要观点就是属神的道(逻各斯),属象数“一”。 二伊里奈乌(约公元126至202年),主要哲学观点是上帝与物质、善与恶的二元论(象数“二”)。伊氏坚持神只有一个(象数“一”),认为旧约与新约,创新主与救世主的同一性(象数“合二而一”)。认为圣父、圣子、圣灵三者没有先后之分,具有同一性,是同一个上帝(象数“一”、“三”)。 三奥里根(约公元185至254年),奥氏认为上帝是世界万物唯一的、单纯的、精神性的、永恒的始基,是完满的“一”。作为整体,这个“一”包含着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个位格。圣父不断生出圣子(逻各斯),圣子变成肉身即为耶稣基督。同时逻各斯又是上帝所创造的一切灵魂的原型,而在这些灵魂中,圣灵是最高者(象数“一”、“三”)。 奥里根从内心里认可基督教的上帝创世一元论,坚决认为上帝从无到有创造了世界,并从上帝的永恒性与美善出发,得出世界永恒性的结论(象数“一”)。 四奥古斯丁(公元354年至430年),逝世时被教会封为伟大的圣师。早先他信奉摩尼教的唯物论与二元论,后来才知道灵性世界是唯一的真实世界,上帝不但是一切良义之源,也是一切真实之源(象数“一”)。 奥氏想到的上帝是一位人可之与发生心灵交往的神,在里面所有人都能得到福乐,感到满足。他用哲学眼光看到的上帝是唯一、绝对的灵,与一切被造之物不同,是世界一切存在之物的根基与来源(象数“一”)。 他的名著《三位一体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西方教会对这问题思维的定式。“父、子、圣灵,一位上帝至尊无对、伟大、全能、善良、公义、慈悲,一切有形无形万有的创造主”(象数“一”、“二”、“三”)。 父、子、圣灵,同一质体,创造万有的上帝,全能的三位一体,在无形中工作。“不是三位上帝,也不是三种良善,乃是一位上帝,全善、全能,即三位一体自身”(象数“三”、“一”)。 三位一体是绝对同等的,“基督耶稣,上帝的儿子,是上帝,也是人,在万世之先为神,降生在我们世界为人。”就上帝而言,他与父为一;就其为人而言,父比他大。他是上帝与人之中的唯一担保,只有借他,罪才能赦免(象数“一”)。 五伪狄粤尼修斯(公元六世纪人),他认为上帝具有“一”与“多”双重属性(象数“一”、“多”)。第二节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或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前者被为“唯实论”,后者称为“唯名论”(象数“二”)。 一爱留根纳(约公元800~877年),其哲学有理性与信仰、存在与不存在、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等(象数“二”)。 二安瑟尔谟(公元1033~1109年),其哲学有信仰与经验(象数“二”)、上帝存在的证明(象数“一”)等。 三罗吉尔·培根(公元1214年至1294年),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三个:权威、理性和经验(象数“三”)。第三节文艺复兴哲学 文艺复兴大约在公元1350~1550年形成于意大利。体现在人文方面,是文学与艺术的空前繁荣,出现了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文化巨匠。 一马基雅维利种(公元1496~1527年)的《君主论》,为象数“一”。 二 马丁·路德在十六世纪初的宗教改革,他否定教会权威,强调个人信仰决定一切思想(象数“一”)。 三布鲁诺因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在公元1600年2月8日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象数“一”)。第三章西方近代哲学 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哲学被称为近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开始了与“中华象数学”的距离,其哲学方向已经出现了与中西哲学因务“虚”与务“实”而“分道扬镳”的情形,近代西方哲学深刻影响了当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发展,并与西方诸大国的崛起,产生了密切关系。在认识论主、客体二元框架下,最初表现为理性与经验,出现经验论与唯理论,继而展开主体与客体、知识与对象、理想与现实、自然与必然、思维与存在等一系列与象数“二”相关的许多哲学议题。第一节西方近代的哲学革命 十六到十八世纪时期的欧洲哲学。 一培根(公元1561至1626年),他是个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其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哲学有四种假相说(象数“四”): 洞穴假相:事物的个体差别而使人形成偏见,又因人们各自立场、思维方式、观察角度、成见等不同而导致人们由于主观性、偏隘性等认识形成偏差。 种族假相:人们在集训事物时以自己主观感觉和成见而不是以宇宙事物本身为标准。 市场假相:人们在语言交往中所产生的误解。 剧场假相:人们心中所产生的假想。 培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即“原初物质”。物质是永恒存在的,“无论生于无,化为无”。“物质的绝对量或总数是保持不变,无增无减的。”(象数“一”)。 二笛卡尔(公元1596至1650年),对近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首推他的心身二元论,并因此成为近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题,进而论证了心灵、物质和上帝存在性质系统的形而上学(象数“一”、“二”)。 思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做为知、悟、意等各种心理和精神活动的总和,是各种意识活动的总称,包括抽象的“思维”或“理智”,也包括感知觉、情感、想象、意欲等,指的是能够依此对我(心灵)的存在做出肯定的各种精神活动(象数“一”、“二”)。 总之,笛卡尔的“思”和心灵哲学的“意识”概念相当一致,这是当代的一个普遍的共识。 三斯宾诺莎(公元1632至1677年),提倡唯物论和无神论(象数“一”)。 四洛克(公元1632至1704年),提倡唯物经验论(象数“一”)。 五莱布尼茨的客观唯心论(象数“一”)。第二节法国启蒙哲学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哲学,以研究人和社会为重点,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政治理论,并开始了对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 主要有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大资产阶级思想代表。孟德斯鸠(公元1689至1755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象数“三”)。伏尔泰(公元1694至1778年)以感觉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数“一”)。 雅克·卢梭的小资产阶级激进派思想代表。主要观点有人类社会不平等论、社会契约论等。 唯物论的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等(象数“一”)。第三节德国古典哲学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对欧洲哲学进行了大概括和大总结,将西方古典哲学推向了最高,也是最后的发展阶段。 一康德(公元1724至1804年),当时的欧洲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即洛克、休谟等发展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康德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两者的观点,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其学说依其自己说法主要回答四个问题:第一我能认识什么?第二我应该想什么?第三我希望什么?第四人是什么?(象数“一”、“四”)。 二费希特(公元1762至1814年),关于上帝他认为: 第一,道德规定具有直接的确实性,当上帝与道德秩序等量齐观时,上帝与道德就密不可分。 第二,上帝是永恒、无限的存在者。不能用人格、意识等概念附加给上帝,因为这些来自人的东西,只是暂时、有限的“存在物”;依此,“实体”的概念同样不适合用于上帝。 第三,上帝是一种行动,不能用简单的“存在”来表示。 以上属象数“一”。 三黑格尔(公元1770至1831年),他断言“现实就是合理,合理就是现实”。“凡存在的东西都是正当的”(象数“一”)。其著名的辩证法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如:某某是一个舅舅,这里所说的“实在”是舅舅,这是“正题”。为了保证舅舅这个实体的存在,那么我们只能断言“外甥”的绝对存在,这是“反题”。外甥的绝对存在与舅舅的绝对存在有着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认为“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但是这个合题仍不圆满,因为还必须存在一个舅舅的姐妹作为外甥的母亲而存在,舅舅才能当成。依此,还要连上姐夫、妹夫等等。用这种方式,凭逻辑就能让我们从有关“绝对”提出任何谓语,达到辩证法的最后结论,这叫“绝对理念”(以上为象数“一”与“多”等,或称此为“辩证象数学”、“逻辑象数学”等)。 他把精神与物质加以比较,认为物质的实质是重量;精神的实质是自由(象数“二”)。第四章西方现代哲学 现代欧洲哲学思潮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科学主义思潮,又称实证主义思潮,包括三个哲学流派: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另一类是人本主义思潮,包括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等(象数“一”、“二”、“三”、“六”)。第一节非理性主义 在西方文化中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灵魂与肉体始终处于紧张对立中。帕斯卡说:“本能与理智,是两种天性的标志。” 一叔本华(公元1788至1860年),叔本华体系是康德体系的一个改制品,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仅属于现象,在这点上叔本华和他意见一致。叔本华认为世界及其一切现象不过是意志的客观化。意志的全部表现与此表现的普遍形式──时间、空间,以及其最后的基本形式──主体与客体。(如果让这些东西)一概废除了,(剩下的就会是)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只有虚空(象数“零”、“一”、“二”)。 二克尔凯郭尔(公元1813至1855年),是一位十分关心教会与事工生活的基督徒。他说:“根据《新约》基督教基督徒必须承受弃绝世界和自我的一切征战、冲突和痛苦,同时他会因与他人对立而受难。”基督徒与神的关系如此重要,以致他可能失去一切与家庭有关的东西。意味着一个人脱离他的所执所爱。作为基督徒(个体)是从世界中死去,在基督里复活(象数“一”)。 三尼采(公款1844至1900年),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号召,将形而上学阐释为“酒神精神”而自称为“酒神哲学家”。这种精神的本义是“肯定生命”,肯定生命中所含有的痛苦和快乐。尼采认为应当学会两种人生基本态度──“神圣的舞蹈”及“神圣的欢笑”(象数“一”、“二”)。 尼采提倡一种新型的创造者道德,鼓舞个人进取开拓精神。用超人说来给人的生存提供一个目标、一种意义(象数“一”)。第二节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表现出如下特征(象数“一”): 第一,明确规定了社会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第二,坚持社会与自然现象都是“物”的本体论与自然主义统一科学观。 第三,用“物”的眼光,来认定自然科学方法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模式应用了类比法则后,产生的实证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第四,重视“物”的客观存在,以“物”的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中的重要认识作用,恪守“物”的可以反复验证与不变的经验主义原则的方法论。 第五,要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必须在研究中完全遵从“物”的价值与其独立性,不作任何个人价值的判断与情感介入,以保持这种以“物”为主的科学严格与科学客观性。 一孔德(公元1798至1857年),孔德认为世界发展包括社会、群体、科学、个人思想等,都经历着神学、形而上学、科学等三个阶段(象数“一”、“三”)。他认为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四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认为社会与自然并无不同,这一思想为后来实证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成为近一百多年来西方科学的发展主流(象数“一”、“四”)。 二斯宾塞(公元1820至1903年),认为科学知识应具有最大价值,与惊天动地“统治一切”的主导地位。学校的课程体系应以科学为主。第一部分是生理学。第二部分是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第三部分是心理学,包括生理、教育学。第四部分是历史。第五部分是审美文化,如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象数“一”)。第五章西方哲学的象数学成果初议 诸多的统一才是美! ── 某名人日记 众所周知象数学的象:由形象、现象、物象、意象等组成;数:则由数字、数列等组成。两者结合形成学问,用以标识、表现与演示世界万物的存在、运动与变化等,即为象数学。 总之,西方象数学“源远流长”,是铁的事实与客观存在的。众多的西方哲学家与以上古今西方哲学事实证明,欧洲从古希腊到近、现代的德国、法国等哲学家,无不存在有这种极其明显的象数学特征。 美哉西方哲学,伟哉西方哲学!以致我们不得不很慎重的承认,西方哲学在“中华象数学”中所应该占有的尊贵地位。因此以中西方哲学史为鉴,以西方唯物论为例,西方哲学已经离不开也是“中华象数学”中一个最重要与有力的组成成员。让这些西方象数哲学成果与哲学成就,与中华象数学永远同在、同辉,未来的中西方哲学界将共同拥有有“中华象数学”,用以惠及子孙后代,造福人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