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医 发表于 2011-11-4 08:25:52

中医的阴与阳

  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弄懂阴阳可以避免临床上诊断的错觉诊断。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最重要的是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田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肌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肌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腰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人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养生的目的,是健身防病和延年益寿。阴阳学说主张顺应自然养生,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法于阴阳,以保持肌体内部以及肌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阴阳相协调平衡。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协调统一,就可以达到防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亡阴和亡阳



  亡阴和亡阳多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证候。亡阴多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现,常见汗出而粘、呼吸短促、手足温、躁动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数无力;亡阳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重耗损体内阳气所致,亦能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所致,常见冷汗如珠、面色灰白、呼吸气微、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润、脉细微欲绝。



本主题由 (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于 2011-9-7 13:21 审核通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的阴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