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正名学 发表于 2011-11-13 09:31:11

麻杏甘石汤治气喘

麻杏甘石汤治气喘(转载)

   气喘

从《伤寒论·太阳病上篇》第26、27条「发汗後......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会让人起疑,为何无大热,还要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但临床上取其「汗出而喘」,对热郁伤肺的热极喘症肯定是有疗效。



一般「热郁肺叶」的病患,体温未必会上升到40℃,但会增加心脏负担,心跳也会增加,而造成呼吸喘促。临床上的哮与喘是不同的,哮是以声音为主,声音如小猫「咻咻」叫;喘是呼吸急促。我们要谈的是因「热极、热郁肺叶」造成心脏负担、心跳加速的气喘,临床症状是嘴唇红绛,除了用麻杏甘石汤外,宋朝钱仲阳所着《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泻白散」也很实用。泻白散以桑白皮、竹叶、地骨皮、甘草组成。桑白皮等于麻杏甘石汤的石膏,因此病人有热郁肺叶症状,如不敢用伤寒的麻杏甘石汤,可用泻白散取代。



不过无论麻杏甘石汤或泻白散,功能主治都未提到「热郁肺叶,唇红绛」,脾属土,肺属金,脾土能生肺金,所以《内经》治则的「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泻白散就有这种作用。



明朝的龚廷贤先生,后人称医中状元,也就是范仲淹所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虽仕途无丰功伟业,医学却有建树与造诣。他著有《万病回春》一书,是清朝吴谦先生《医宗金鉴》未出版前,医家最常用的临床参考书籍。龚廷贤先生另有一本《寿世保元》,引用麻杏甘石汤加孩儿茶,变成「五虎汤」,台湾青草药有一味「五虎下山」,单闻其名即可见其威力之猛。五虎汤是因为内有白虎汤的石膏、甘草,故取名五虎汤,主要作用在小儿暴喘,即现代医学的「急性发作气喘」,一遇到外感就发作的,效果很好。



但中医治病要透过辨证论治,当年台大医院谢贵雄先生借调到国科会生物处长,见小儿科病多不胜数,而忧心忡仲,因此向国科会申请三年计昼,并分三证型研究,肾虚型用六味地黄丸,脾虚型用参苓白术散,脾肾两虚用四君子汤加补骨脂、五味子。第二年研究生脉饮、冬虫夏草,第三年专研「辨证论治」。前两年成果丰硕,尤其第一年研究成果还在韩国东洋医学会提报,深受嘱目。



我提起这几段,是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如实证热证可用麻杏甘石汤,寒证就应用小青龙汤,可从痰辨寒热,如痰浓稠为热证实证,清稀有泡沫就是寒虚证。但因为很多同道没掌握辨证要领,导致国内成千上万孩童气喘疾病无法冶愈。而现代医学对气喘几乎用抗组织胺或类固醇,不但无法彻底改善,也衍生一些后遗症。



对热证气喘,我们用麻杏甘石汤加桑白皮、浙贝母、柏子仁、紫菀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效果很好。不过我们用药同时也会告诫患者,不可吃冰品。因为肺气虚弱,呼吸的气管功能低下,一旦食用冰品,在物理热胀冷缩原理下,食道、气管马上收缩,造成痉挛而狭窄,气体交换不足,气喘马上发作。这就是为什么一到冬天气喘病患多的原因,因此即使热证的气喘也不可饮用冰品。



我们以2000年电脑统计资料为例,气喘看诊人数排名第六,高达3,203人次,难怪媒体报导台北市有数十万孩童罹患气喘。



有一位张姓小婴儿,出生三十五天,高烧不退,又伴气喘,住某大医院二十二天,经人介绍,希望我出诊。我看后以麻杏甘石汤加冬瓜子、鱼腥草,竟然很快退烧,气喘也改善了。



另一病案是2005年元月有某船运公司船长在英国外感发病,高烧不退,送回国内某大医院,已发病危通知。当时症状是心脏衰竭、肺浸润、肝脓疡、败血症等复杂症状,该医院一筹莫展,经人推介请一名医周佐宇老前辈。周老告诉患者家属,这病只有张某某能治。



元月十八日周老带着一位曾来上课的学员描述症状后,我根据其症状加以辨证,对心脏衰竭予生脉饮,肺浸润又缺氧予麻杏甘石汤加苇根、桑白皮、桔梗。每隔三至五天观察变化调整用药,短短三周,从医院认为过不了春节的二月五日出院,所有肺浸润、心衰竭、败血症都改善,连肝脓疡七公分也缩为二公分,病家很惊奇,因为之前我也用茵陈、浙贝、花粉等利水软坚散结。二月十五日亲自来诊,他太太问我,能否再上船?我嘱咐休养半年,再做定夺,听说现在已回船上服职。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麻杏甘石汤治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