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意识学 发表于 2011-11-13 15:27:49

试论经方的研究途径与思路

试论经方的研究途径与思路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其中所载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疾病流行,为拯救人民群众的病痛,张仲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疗效卓著、科学性强、对中医治疗学产生巨大影响的经方。所以后世对仲景所创方剂予以高度评价,如明*喻昌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经方的特点是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且大多药专力宏,其中有160个方剂在六味药以内,实为小方治大病的典范。然现今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生开方大而庞杂,甚或开出偏方怪药,令患者难以索取。本来几味药可以解决的问题,却硬要开上十多味,以助味数。其剂量有时也超过了一般常用范围。这对减轻患者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和发展中医药学术极为不利,也有违经方的组方原则。为了提高临床疗效,避免用药庞杂,做到处方遣药尽量精纯,我们应大力加强对经方的应用途径与思路的研究。为此,笔者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不当之处祈望教正。



  1 理论研究 当前后互参



  对经方的理论研究,至东汉以后代有发展,各家学说见仁见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如金成无已在《内经》理论指导下,对《伤寒论》之经方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实际上《内经》中的脏象、诊法、病机、治则等理论,均给经方的运用以理论指导。在金以前,《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为一书,名为《伤寒杂病论》,书中许多方剂是前后互用的。因此,研究经方务必二书合参,方能得其全貌,不致支离。如《伤寒论》159条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处,大黄黄连泻心汤用来治疗无形邪热壅聚于心下之“热痞”。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篇》云:“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这里泻心汤也即为大黄黄连泻心汤,用于治疗心气不足,邪火有余,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可见,研究经方当《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相互参考,否则是研究了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有欠完整。再如清代医家吴鞠通在学习研究《伤寒论》时,受其攻下法的启示,以三承气汤的苦寒攻下为主,创造性地发展了宣上泻下的宣白承气汤,滋阴润下的增液承气汤,扶正助运的黄龙汤,开窍攻下的牛黄承气汤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伤寒论》中有关下法的内容,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治疗学空白。



  2 加减变化 须宗方圆



  仲景组方严谨,用药规范,丝丝入扣,井然有序。如麻黄汤的汗法,承气汤的下法,小柴胡汤的和法,四逆汤的温法,白虎汤的清法,炙甘草汤的补法,抵当汤的消法,瓜蒂散的吐法等。在上述法则的指导下,对有关主辅药物的选择,分量多寡的加减,佐使剂量的调整,煎服方法的注意事项等,均有严格的规定。故要真正把经方用好用活,即使一药一量的变化,亦须宗其方圆。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三方,从药物组成来看,均主以麻黄,使以杏仁、甘草,但只须一药之更,则出现三个完全不同的方证。上三味药加桂枝则为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之剂,名为麻黄汤,适用于风寒束表之表实证;若上三味药加苡仁,则又成为发散风邪、祛湿蠲痹之剂,名为麻杏苡甘汤,适用于一身尽疼,发热等风湿在表证;如上三味加石膏,则又为清热宣肺,降气平喘之剂,名为麻杏石甘汤,适用于邪热迫肺、肺气上逆之喘证。由此可见,用药如用兵,牵一发而动全身,仅一味药的更换,其功效竟如此悬殊。故学习研究经方时,当须留心此细微之处。



  3 相互比较 甄别异同



  研究经方要注意相互比较,分析其异同。如《伤寒论》中的五个泻心汤,三个承气汤,两个青龙汤等,诸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临床上应注意区别应用。再如桂枝汤本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疗太阳中风之主方。可在此基础上,仲景稍加变化,竟变化出29个方剂。如桂枝汤加葛根,即为桂枝加葛根汤,具有解肌祛风、生津舒筋之功,适用于邪客太阳之“项背强几几”证;若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即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具有解肌祛风、降气平喘之功,适用于宿有喘疾而兼太阳中风证;若桂枝汤方中倍用芍药,即为桂枝加芍药汤,具有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之功,适用于太阳病误下之邪陷太阴证;上方若再加少许大黄,即桂枝加大黄汤,具有解肌祛风、泻实和里之功,适用于上证而又兼有腐秽积滞于肠胃不去者;若桂枝汤加附子,即为桂枝加附子汤,具有扶阳固表、调和营卫之功,适用于太阳病阳虚汗漏不止之证;若桂枝汤方中倍用桂枝,即为桂枝加桂汤,具有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适用于太阳表邪未解,发为奔豚证;若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即为桂枝新加汤,具有调和营卫、益气生津之功,适用于汗伤蓄血,身体疼痛之证。凡此等等,于临证应用之时,当相互比较,分析异同,掌握加减变化,方能做到了然胸中,灵活运用。



  4 谨守病机 扩大应用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经方已经扩大了应用范围。临证之时,要善于博采众长,谨守病机,扩大思路,举一反三。如《伤寒论》318条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为阳郁于里,阳气不能宣布达于四末,故四肢欠温;阳气内郁,气机不宣,则出现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等;气血郁滞,则出现腹中痛,泄利下重。治当宣达郁滞,畅通气机,方用四逆散。方中柴胡、枳实能升、能降、能开泄,芍药、甘草能收、能敛、能舒和。四药并用,共奏升降、开合、通阳、宣郁之功。后世医家所创之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剂,均由此发展而成,且广泛用于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外、妇科的各种病症,每获良效。如临床上以本方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合左归丸治疗急性或慢性胃炎所致之胃痛吞酸等;合失笑散治疗瘀血内停所致之胸胁疼痛等;合乌梅、川椒治疗胆道蛔虫等证。足见经方应用范围之广,加减变化之灵活。





  5 研究新药 发展创新



  经方经过一千七百余年的临床验证,疗效卓著,一直倍受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青睐,临床使用频率极高。后世医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代有发展。然而历代医家的应用形式均是以饮片煎汤的剂型出现的,虽然保持了原貌,且有稳定的疗效,但服用不太方便,不易携带,难以扩大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方的使用率,扩大应用范围,便于给药,携带方便,我们应按国家中药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设计,将药学、药效学、毒理学、临床等有关内容进行标准化研究,报省和卫生部新药审评办公室审评,争取新药上市,使经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试论经方的研究途径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