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1-9-22 18:10:52

杂谈“明医”

“明医”一词,似未见于早期经典医著,目前刊行的多种中医辞书,亦未见载述。
  “明医”一词,似未见于早期经典医著,目前刊行的多种中医辞书(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亦未见载述。我翻阅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看到当时的名家严器之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说:“余尝思历代明医,迴骸起死,祛邪愈疾……”,由此可见严氏对“明医”的高标准与严要求,这也是我所看到较早的“明医”词藻。

  “明”作为一个多义词,与“明医”相关的涵义如《荀子·不苟》篇说:“公生明,偏生暗。”此处之“明”,当是聪敏、明晰之意,引申义为明察事理的真谛。《老子·三十三章》有“自知者明”的解释,如果联系到一个从事诊疗的医生,寓有通过明晰的辨识病证,能自出机杼、熟练地掌握诊治的要领。汉·司马相如《谏猎书》对“明”字的释义是:“明者,远见于未萌。”联系医学,那就是高明的医生,能够预测病势的发展,反映出“上工治未病”的高水平。这也是从事诊疗的医者,通过不懈努力,积极争取达到的标准。

  “名医”与“明医”,一般都能获得社会上的尊重,但二者的现实情况,也有可能是“同中有异”,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等同看待。所谓“名医”,学术临床水平高,在社会上的名望重,这可以说是基本要素和条件,但可能因为有社会、人事、机构、媒体等多种复杂的因素,也可能名不符实;而“明医”则不应有这样的个别情况,“明医”一定是学验俱富,不仅是学理渊深、明晰,更重要的是诊治疾患,在溯因、辨证、论病、施治等多方面,能够心知肚明,治效显著,并富有远见卓识。也就是说,一定是一位高明的医生。这就是我对“明医”的浅释。

  回顾我国在历代医学的发展中,也有一些医家将历代名医加以分类的。其中属于细分的如明·李梃的《医学入门》,他在该书的“历代医学姓氏”中,参阅明代新安医家程伊《医林史传》、《外传》等书,将历代对医药学贡献大的名家,分为“上古圣贤”、“儒医”、“明医”、“德医”、“法医”、“仙禅道术”六类人物,共204位。其中的“明医”占98人之多,包括扁鹊、淳于意、医缓、医和、文挚、华佗、唐慎微、王叔和、姚僧垣、巢元方、王冰、孙兆、庞安常、朱肱、陈文中、成无已、张从正、危亦林、倪维德、吕复、熊宗立、虞抟、薛己、程伊等(该书将神农氏、黄帝、岐伯、雷公、伊尹等归入“上古圣贤”类;将张机、皇甫谧、孙思邈、刘完素、李杲、滑寿、朱震亨、汪机、刘纯等归入“儒医”类……)

  “明医”二字,在明代较为多见。除上述外,亦可见于明代作为书名的要词,为明·王纶的《明医杂著》、皇甫中的《明医指掌》、贺岳的《明医会要》以及金瑬珂的《明医医鉴》等,说明在明代是“明医”说发展的一个高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谈“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