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需要重新定位_网易新闻中心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高产我国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比较
老龄化国家
中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瑞士
法国
老龄化进程
18年
25年
45年
60年
85年
115年
12月3日,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首届学术大会召开。会议就中医学史和发展前景、中医的地位和作用,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的优势,以及中医药发展的制约因素等论题展开了讨论。
87岁的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今庸指出,近代以来,中医药的式微和西方列强的入侵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一些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较深的人,轻视、歧视、排斥中医,把中医西医化,导致我国大部分中医院不姓“中”,中医人员“西医化”,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爬行。
如果说过去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民族虚无主义者凭借手中权力造成的,而不是中医药自身的过错,那么,在当今已摆脱了人为因素限制的情况下,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该如何定位呢?
中医药与市场的亲和度在提高
一切产业和市场都是围绕着人来转。与会人员强调,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慢性病人的增加,都给具有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等独特优势的中医药带来广泛的市场需求。
传统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但现在,健康不仅是不生病,而是健康的肌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的道德观的总和。相应地,人们的健康观也开始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从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从对抗性治疗向整体治疗转变,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转变,从重视群体治疗向重视个体治疗转变,从重视生物治疗向重视新生综合治疗转变,从重视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转变,从重视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向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变。
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平介绍,中国当前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今年6月,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69亿,且每年以800万的规模增长,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8亿,到2050年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23%~25%。老年人的总患病率为80%,是主人口患病率的3.3倍,而且,年龄越大,同期患各种疾病的概率越高。
慢性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王平分析,这些病多是生活方式病,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现如今,心脑血管疾患、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占世界死亡人数85%左右,每年的死亡人数分别为1700万、760万、420万、130万,其中有30%的死亡者的年龄还不足60岁。这些疾病死亡的病例,主要分布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其中包括中国。据统计,我国与衰老相关的心脑血管病人达2.7亿,糖尿病病人达4000万,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至少600万。
外部环境不够优越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表示,尽管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很大,但目前中医药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够十分优越。“上热下寒,外实内虚”。上头(政府)很重视,下面(老百姓)对待中医药的热情不足。外头(日本、韩国等国家)很重视,国内中医院认识不够,给张为本、李一等伪中医提供了空间。“两头快,中间慢”。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中医发展的速度很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如甘肃),中医发展的速度也较快。大量的处于中间地带的地区,中医的发展相对起色不明显。“撑死老大,饿死老小”。城市越大,医院越大,病源越多,一流专家、一流设备越来越集中。大医院人满为患,忙得不可开交,号贩子都发了财。小医院生意冷、板凳冷,疲于为生存挣扎,甚至连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凸显中医发展的瓶颈。“老人热捧,年轻人冷漠”。中医的服务对象本是全民性的,但实际上看中医的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年龄越大,对中医的信奉、依赖度越高,年龄越轻的人则相反。如何扩大受众队伍与人数,成为中医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关键问题之一。“主动接受,被动选择”。人们对中医的选择由过去的主动到现在的无奈:西医治不了,找中医试试吧!成为中医被动接受病人的一种渠道。过去,农民是中医的基本人群,现在已全面向西医倒戈,而第一意愿选择中医的人却向高文化、高消费的城市人群转移。
自身短板有待加强
中医自身也有一些短板有待加强。“新人过剩,实力不足”。中医药教育规模的扩大,积累了大量年轻中医,但这些人“在校所学不对路、走出校门愁出路、工作几年改门路”。如何培养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临床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普及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开始考验中医教育的定位。
温长路认为,当前中医最缺乏三种人才:一是帅才,即学科带头人,这样的人才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个领域;二是全才,即掌握全面技能的人,中医服务对象最集中的社区和农村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三是怪才,即具有特色技能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影响一片、造福一方,可以带动一个医院的发展。“科研滥化,创新缺乏”。中医科研遍地开花,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成果少得可怜,国家的高昂投入与非常有限的产出极不相称。把科研作为衡量学术地位、学术成就的基本参数,导致科研作秀、科研造假等学术不端的情况时有出现。
温长路表示,中医的科研设计应符合中医学科特色,让中医按单一的模式、要求全体中医搞科研的做法不可取,以西医的标准衡量中医科研的方法不可取。要根据不同类型人员的不同水平、不同领域的不同需要、不同单位的不同条件,确定包括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实验室研究等在内的不同渠道、不同层次的科研方法。“防治失重,养生混乱”。预防保健是中医的法宝,也是中医的强项。但是,养生宣传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一是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二是以偏概全,抽调中医的个性化理念;三是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四是瞒天过海,夸大某些食物的作用;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补为尚的世俗偏见。
在温长路看来,中医是爱人的科学,中医养生是“以顺为养”。顺,就是随心、随意、随机、随缘。养生就是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心情顺、饮食顺、起居顺、运动顺、调养顺。既没有太多的奥妙,也不需要刻意做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