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准中日关系定位
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准中日关系定位选自《环球时报》2017年11月27日 作者:【日】宫本雄二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在这一年还剩一个月即将过去的时候,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是不久前两国领导人在越南岘港举行了会见;二是从11月20日起,日本最大规模的经济界访问团对中国展开访问,并受到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接见。 一 三个新问题 回望45年前,1972年日中实现邦交正常化,这样的外交成果来之不易。因为在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前的45年,也就是从1927年起的45年中,日中两国一直处于战争和对立的状态。但两国领导人以大局为重,充满胆识和魄力,克服了两国关系的困难,制定了“和平、合作、友好”的日中关系发展方向和原则。当时的领导人们都亲身经历过战争,体验过战争带来的死亡和痛苦。因此,他们知道日中两国不能再继续对立下去,而应努力消除彼此的仇恨。日方领导人深刻反省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中方领导人也以宽容的度量做出回应。1972年发表的《日中联合声明》正反映了这样的精神。 最近几年来,中日关系似乎陷入低谷,我认为主要是出现了几个问题。首先,是两国领土争端再次凸显,甚至出现了军事上的直接对峙。在此之前,日本和中国一直以良好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维系两国的政治关系。但军事安保问题的出现,使经济的力量已不足以维系两国的政治信赖关系,反过来还使经济的关系也趋于冷淡。 第二,因中国经济规模超越了日本带来的问题。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两国造成了极大影响。由于两国关系微妙,国民的感情也相对敏感,因此在看待彼此时,抱有错误的心态。日本一部分人过分夸大中国影响力的扩张,而中国一部分人又过分贬低日本。这样一来,两国的距离感加大,“和平、合作、友好”这个双边关系的原点也逐渐被淡忘。 第三,两国国民通过媒体,对彼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印象。两国国民间的好感度大幅降低,日中关系的国民基础被日渐侵蚀。 二 需要新合作 其实,上世纪80年代日中关系曾经非常好,两国之间各种渠道的交流也非常通畅,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两国领导人和国民都能牢记“和平、合作、友好”的出发点,值得今天借鉴。 我虽然是二战后出生,但包括很多战后出生的人在内,日本主流社会大多都承认日本曾侵略中国,并对日本曾给中国人民带来苦难和伤痛进行深刻反省。因此,当时的日本国民很重视与中国的关系,认为日本必须真诚、全面地帮助中国发展。1980年开始的日本政府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民间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对此,中国也宽容地接受了日本人的心情和行为,两国通过这些互动构建起了友谊,也对对方产生敬意。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两国关系的根本精神。 有关历史认识问题,虽然日本社会中时不时会传出与政府立场不同的声音,可能这些声音还来自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但我希望中国国民能够认识到,日本社会对于二战反省的基础没有动摇。 未来日中合作,我认为空间最大的还是经济领域。日本所有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必须将中国经济考虑进去,否则不可能成功。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和品质提升,也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这会少走很多弯路。两国经济无疑是互惠的、双赢的。 两国必须通过具体的、有象征性的案例,将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告诉更多的国民,让国民切身体会到“合则两利”。因此,我们要在中国国民关注度高的领域进行合作,比如环保、社会福利、医疗等领域。两国甚至可以开辟出一个“示范区”,在那里全面试验新型合作。双方还可以设立全方位的基金,由中方负责资金和建设,日方提供技术和管理运营,这也是发挥两国各自强项的一种好办法。 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表示愿参与该倡议。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一带一路”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日中两国应摸索出最符合这一理念的具体方案,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合作。 三 结成“新知己” 改善目前的日中关系,迫切需要做一些工作。首先,两国必须共同努力,把握世界大局并从中找准两国关系的定位。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快速发展,这也是中国所乐见的。换句话说,美国已逐渐难以凭一己之力控制世界局势,世界迎来了主要国家相互协调,共同维护、发展世界秩序与和平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日中两国当然也要合作。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的破坏力。战争的代价太大了,大国间不可能再发生战争。因此,日中关系只有“和平、合作、友好”这一选项。 其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与周边国家构建“亲诚惠容”的关系。两国要将这个目标和精神落实到具体原则和规范上,并共同思考如何保障这些原则和规范的实施。构建彼此良好的形象,并让这种良好的氛围扩散开来。 日本应该理解,中国重新作为世界大国登场的决心和心情。日本应该尊重中国影响力逐渐扩大的事实,接纳全新的中国作为日本的伙伴。中国也应该正确地认识到,日本依然是亚洲的大国,是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的未来重要伙伴。正确地理解对方,有助于构建正确的合作伙伴关系。 随着日本“知华派”政治家年龄增大,日本青年一代愿意了解中国、热衷于发展对华关系的人并不多,这当然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会有不小的影响。这会让两国民众越来越不了解彼此,越来越容易被负面信息操纵。因此,增加两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培养熟悉对方情况的“知华派”和“知日派”是非常紧要的任务,应尽快解决日本对中国的好感度和认知度降低的问题。 我认为,两国应思考如何提高青年对彼此的兴趣,拿出具体方案。通过旅游、留学等手段,为日中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创造更多直接交流的机会。让两国国民打破固有思维,直接见面,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理解真实的彼此。让更多普通的日本人和普通的中国人形象出现在媒体上,提高彼此的亲近感。我坚信,只要增加直接交流,两国年轻人一定会成为朋友。年轻人担负着未来,他们的交流至关重要。以我与中国人交流近半个世纪的经验来看,两国国民一定能成为彼此的“知己”。(作者是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会长、原日本驻华大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