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对话”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
以“文化对话”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选自《参考消息》10月25日报道(特约记者 李洋 傅瑊瑊) 当前,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世界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以“文化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于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政要、学者、企业家和媒体人等围绕年会主题从国际关系、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互联网、哲学、社会学和中医药学等领域展开讨论,为人类文明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各国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向年会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太湖世界文化论坛这次年会以“文化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有助于各方增进沟通、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主张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各国齐心协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互学互鉴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携手分享发展机遇、应对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真诚愿望。会议达成了《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共识》,倡议要相互尊重、和而不同,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世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尊崇自然、同舟共济,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http://n.sinaimg.cn/translate/235/w600h435/20181025/nBZZ-hmhhnqs9527907.jpg10月19日,参加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的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前排右二)、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前排右三)等嘉宾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朱兴鑫摄) 彰显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是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所在,是当今时代和平、合作、发展的历史潮流大势所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需要文化给予坚强有力的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出席年会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王晨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实际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支持。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智慧财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要承认并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此,提出四点倡议: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兼收并蓄;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交流,扩大民众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相融。阿塞拜疆地处欧亚结合部,是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获悉本届年会召开,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专门发来贺信。阿利耶夫指出,在当前敏感、动荡的世界局势下,各国迫切需要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合作。我们这些被古代丝绸之路所联系起来的国家,将一如既往地为跨文化对话贡献力量。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名誉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致辞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和探索。中华文化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等古训,闪耀着智慧之光。而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创造一种友好和谐关系。波兰前总统科莫罗夫斯基也表示,文明对话是构筑全球安全、国际合作和世界发展的前提。文明对话会把不同种族、语言和宗教信仰的人们凝结在一起。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从未间断而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这份悠久的传承得益深植于中华文化根基中对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永恒追求。在各国深入思考‘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的今天,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中华文明用历史智慧解决现实问题给出的‘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党组书记吴海龙说。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前时代主题、历史走向和人民意愿的科学把握。人类面临共同威胁,形势越是复杂多变,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越是不能动摇,文化建设、文化创新越是不能懈怠,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文化立场,展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文化气度,倡导坚持理性、坚持理想的文化风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则从“和”文化的视角诠释“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契合点,指出这是两大倡议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和支持的内在原因。他认为,“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待。做到这一点,世界就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认为,不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体现了一种道义高度。“今天在实现伟大复兴路上迅跑的中华民族,正是如此坦坦荡荡立足世界,处事待人,厚德载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然什么霸凌主义发起的挑衅,什么‘修昔底德陷阱’的鬼魔,都能降服。”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强调了在世界变局中国际传播的文化责任,就是要做人类文明交流的促进者、世界和平发展的建设者、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在促进不同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朝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进。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陶思炎表示,要探寻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价值理念,秉持和平、主权、普善、共治的原则,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文化理论、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共同价值观,以交流、互鉴、融合为基调,绘就人类共治久安、永续发展的美好画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建德从中国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文化交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与周边各种各样的文化积极互动、交流。对于外来文化,我们持一种非常开放的心态。”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分赞同。他表示,网络空间的前途命运应该由所有国家共同掌握。欧洲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携手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印度知名导演、制片人、演员阿米尔·汗表示,要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载体。不管是哪个国家、什么社会形态,我们有同样的梦想、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希望、同样的需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人类共通的情感能够打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艺术创作者正是把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纽带。http://n.sinaimg.cn/translate/216/w600h416/20181025/R2Hi-hmxrkzw6096925.jpg10月19日,国际知名监制、导演唐季礼(左)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制片人、主演阿米尔·汗在北京出席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世界电影人文对话:电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载体”。(冯永斌摄) “一带一路”是沟通世界的伟大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共商、共建、共享,推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奥穆尔别科娃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威望,它将100多个国家的30多亿人口联合起来。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机制之一,各方面都应为之积极努力。 阿塞拜疆副总理阿赫梅多夫认为,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融,“一带一路”建设有交通、物流、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支持,更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不仅体现在贸易增长,更体现在文化繁荣。阿塞拜疆坚决支持这一倡议,期待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繁荣发展。波兰前总统科莫罗夫斯基把“一带一路”倡议比作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不仅促进经济、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合作,也促进了文化、科技、文明的交流。 希腊总统顾问、总统办公室文化事务主席索菲亚·希尼亚度介绍了希腊与中国历史上交往的最新考古发现。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智慧,凸显了和平、协作,促进了贸易,促进了不同社会的人文交流。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认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连接体,不仅给人类带来很多未来的美好畅想,也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影响。这是中国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时代性、前瞻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 哈萨克斯坦国际突厥研究院第一秘书阿萨克特·凯西巴耶夫从欧亚大陆文明发展史的高度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赞许。他认为,“一带一路”对于促进文化对话和各国联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倡议所代表的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主席德瓦表示,欧盟作为中国的朋友,要更好地加强合作。中国正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更加和谐的环境。“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协议和项目也是欧盟外交活动中的重点。德瓦希望中国向欧洲展示更多的历史和文化,增进相互理解。 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室副主任范玉刚从国家崛起的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他认为,中国的文明型崛起超越了“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可以推进世界共赢。这种崛起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在国家之间的积极友好互动中,建构一种新的文明观,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有益的价值力量。 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与多边体系 世界历史的演进证明,在平等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既是人类文明进步面对的一个现实考验,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阿塞拜疆副总理阿赫梅多夫指出,一些国家不遵守国际秩序,为一己之私牺牲别国利益,甚至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不利于世界发展。各国都应当尊重、遵守国际规则,确保国际规则的严肃性、权威性。阿塞拜疆坚决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名誉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主张,国际社会要注重文化间的对话,进而推动解决当前的一些紧张局势和矛盾。普罗迪对当今世界秩序深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困扰深表忧虑,认为应对种种冲突挑战,更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 普罗迪表示,多边主义至关重要,要坚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只有多边贸易体系可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各国都应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否则将给世界带来灾难。 埃及前总理沙拉夫认为,单边主义违背人类共同体、国际社会的基础性理念,坚持多边贸易体系对世界至关重要。为了美好与和谐的共同未来,国际社会应当携手应对挑战,承担起共同的责任。 来自经济、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专家也表达了对维护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世界当中,要正确看待其中的不确定性,充分理解全球化。在多极化世界里,我们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各自的不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集结各方,形成一种共同的力量。全球文化网络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联合国前高级经济师梅里·马达莎希认为,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提出了提升全球经济增长潜力的计划,对改善全球金融治理创新和结构改革,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她强调,当今世界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重新平衡,这种模式是工业革命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全球治理可能将经历从西方治理到东西方共同治理的历史性转变,共同治理是一种新型的治理,可以重新发挥全球化的重要作用。 俄罗斯后工业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吉斯拉夫·伊诺杰姆切夫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分析了在平等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的必要性。他指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缺乏管理和治理,各主要经济体应该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的发展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造了一种可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