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8-12-4 17:37:35

当代名人全意识学服务中心正名公告(96号)

当代名人全意识学服务中心正名公告(96号)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美“晚宴”   深度影响中国史的,敌我“晚宴”有两回。一回“鸿门宴”,两千多年前;另一回现在,习近平与特朗普的阿根庭晚宴。
俄华智库 中国芬笙山人工作室(宣)2018.12.02

网上文章(2018.12.03):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当地时间12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共进晚餐并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美在促进世界和平和繁荣方面共同肩负着重要责任。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合作是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双方要把握好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更多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特朗普赞同习近平对两国关系的评价。特朗普表示,美中关系十分特殊、重要,我们两国都是有重要世界影响的国家,双方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对两国和世界有利。美方愿同中方通过协商增进两国合作,并就双方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办法。  两国元首同意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交往,共同引领中美关系发展方向。双方将适时再次进行互访。双方同意加强各领域对话与合作,增进教育、人文交流。特朗普表示,美方欢迎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双方同意采取积极行动加强执法、禁毒等合作,包括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控。中方迄今采取的措施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方决定对芬太尼类物质进行整类列管,并启动有关法规的调整工作。  关于经贸问题,习近平强调,中美作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经贸往来十分密切,相互依赖。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一些分歧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两国元首对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积极、富有成果的讨论。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中方表示,愿意根据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推动缓解中美经贸领域相关问题。双方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是中方对美方采取相关积极行动的基础和前提。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实现合作共赢。  习近平阐述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美方表示,美国政府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两国元首还就朝鲜半岛等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中方支持美朝领导人再次会晤,希望美朝双方相向而行,照顾彼此的合理关切,并行推进半岛完全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美方赞赏中方发挥的积极作用,希望同中方就此保持沟通与协调。两国元首一致认为,这次会晤非常成功。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密切联系。丁薛祥、刘鹤、杨洁篪、王毅、何立峰,以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财政部长姆努钦等多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出席。  中美关系一定要搞好,也一定会搞好
原标题:时政新闻眼| 改变世界的150分钟:“中美关系一定要搞好,也一定会搞好”http://e0.ifengimg.com/12/2018/1202/6F475A6570E02B3A6098CEB4EC973B4573D133D5_size337_w600_h901.jpeg  当地时间12月1日,全世界都在关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场会议和一次会晤。下午14点15分,首次在南美洲举行的G20峰会闭幕,峰会如期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宣言》。晚上17点30分,中美两国元首在相距一年之后再次会晤,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并规划下一阶段中美关系。会晤结束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中外记者会透露,“这次会晤十分成功,达成了重要共识,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
1、中美元首再会晤  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的这次会晤,离不开一个月前的一次通话。  北京时间11月1日,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两人相约在阿根廷G20峰会期间再次会晤。此时相距他们上次会晤已有一年光景。这次通话的背景,习主席在电话里说得很明白,“过去一段时间,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出现一些分歧,两国相关产业和全球贸易都受到不利影响,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

http://e0.ifengimg.com/04/2018/1202/D3058AAE304D3DD1F2D4DA55ACD23CCB05DD7A6F_size213_w600_h453.jpeg△12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就是在这里会晤。(资料图)
  从相约到相见,正好是一个月的时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篇《国际锐评》文章这样写道:当G20峰会举行时,北半球已迎接寒冷的初冬,但地处南半球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却正拥抱阳春暖暖的清风。大自然用如此精细的安排告诉人们,转机总是无处不在。  会晤之前,尽管不时有不和谐音,但中方的立场始终是明确的。http://e0.ifengimg.com/01/2018/1202/73EEB73182E8D6E3AA1605863B0EF4A1FCC71662_size92_w600_h342.jpeg  △11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愿在严肃、平等、诚信基础上,通过谈判磋商解决经贸问题。同时,我们也会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通话当天,习近平说,“中美双方也有通过协调合作解决经贸难题的成功先例。两国经济团队要加强接触,就双方关切问题开展磋商,推动中美经贸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11月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
http://e0.ifengimg.com/11/2018/1202/94917CF5D55CB14BD7070112195CA3CC6A59F517_size132_w600_h450.jpeg
  △11月17日,习近平就是在这个会场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就在会晤的前一天,习主席在G20峰会讨论“公平和可持续未来”议题时说,“我相信,只要大家发扬伙伴精神,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既坚守立场,又敞开大门,中国自有主张,也自有节奏。12月1日晚上,这场举世瞩目的会晤终于开始了。
http://e0.ifengimg.com/04/2018/1202/3833858904FAC1C5BC12DA98A694DBD1E122F9AE_size195_w600_h389.jpeg△会晤所在地――布宜诺斯艾利斯柏悦酒店。(资料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会晤开始前记者们在等候。(央视记者李铮拍摄)
  当地时间12月1日晚17时30分,两国元首共进晚餐,举行会晤。先来听听习主席的开场白。  习近平说,很高兴同总统先生会晤。自上次见面以来,世界形势又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中美作为两个大国,都有重要影响,在促进世界和平和繁荣方面共同肩负着重要责任,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我愿利用今晚的机会,同总统先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并规划好下一阶段中美关系。
http://e0.ifengimg.com/04/2018/1202/64AF52EC3790B92DA41E1E0E0D198E9AE1B6C729_size221_w500_h666.jpeg△记者和工作人员在门外等候。(央广记者刘会民拍摄)
http://e0.ifengimg.com/01/2018/1202/EB9432AADCD960F0144244B7FA282907AC8E2E8C_size163_w600_h450.jpeg△众多记者关注中美元首会晤。(央视记者史伟拍摄)
  两国元首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深入交流,远远超出了预定的时间。这次会晤达成了重要共识,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  两国元首同意,中美关系一定要搞好,也一定会搞好。双方同意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两国元首将通过访问、会晤、通话、通信等方式保持密切交往,共同引领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双方将适时再次进行互访。
http://e0.ifengimg.com/02/2018/1202/7429D996A01DAE1C4ACDAADF718FB8DE8BAF7605_size212_w600_h450.jpeg△这是会晤酒店的中庭。(央广记者刘会民拍摄)
  中美双方就经贸问题进行的讨论十分积极,富有建设性。双方已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双方就如何妥善解决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方案。中方愿意根据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扩大进口,包括从美国购买适销对路的商品,逐步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同意相互开放市场,在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使美方的合理关切得到逐步解决。双方工作团队将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原则共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加紧磋商,尽早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  双方还同意采取积极行动加强执法、禁毒合作,包括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控。
http://e0.ifengimg.com/03/2018/1202/6C3CFDDAE05F9F08CE7565B23C0A043A4A199344_size244_w500_h666.jpeg△结束会晤后,习主席车队返回下榻酒店。(央视记者邓睿拍摄)  2、习近平:坚持开放、包容、规则导向  再来说说习主席出席峰会的事儿。  继当地时间11月30日中午出席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之后,当天下午和12月1日上午,习近平继续出席峰会。《时政新闻眼》注意到,习主席在会上主要就贸易问题和气候变化两个议题发出了中国声音。  △习近平继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  在讨论贸易问题时,习近平指出,G20各成员应该坚持开放、包容、规则导向。十多天前,习近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就强调世界经济发展要坚持开放、发展、包容、创新、规则导向。
http://e0.ifengimg.com/07/2018/1202/790FFFC4B663C7D751F0BA299D7349A40EECB826_size132_w600_h371.jpeg  △12月1日的峰会沿续昨天的会场,依然由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主持。(来自于G20官网)
  12月1日当天,习近平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贸易问题也是会晤时的重要议题之一。马克龙表示,法方坚定主张多边主义,愿同中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  默克尔表示,德方赞赏中方致力于多边合作。这也验证了习主席前一天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说过的一句话:相信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也站在多边主义一边。  《时政新闻眼》注意到,此前一天,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并发表新闻公报,也重申全力支持以世贸组织为代表、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为改进世贸组织而开展工作。  3、一件“时间窗口仅剩几年”的大事习近平亲自推动
习近平在峰会上重点谈到的另一个议题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气候变化。http://e0.ifengimg.com/02/2018/1202/ADF5F65258C0574AEBE872F32A1AC2FD82DB23C9_size220_w500_h499.jpeg  △G20峰会期间,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正是阳春时节,街道上到处可见蓝花楹,这是刚刚飘落的花瓣。(央视记者毕英汉拍摄)
  三年前,习近平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亲自推动谈判进程,《巴黎协定》最终获得通过。他当时就指出,《巴黎协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下个月即将在波兰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卡托维兹大会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http://e0.ifengimg.com/06/2018/1202/0C736798EAE9A27B512F9C32E034F05E1E76BF17_size160_w600_h449.jpeg  △阿根廷有着4725公里的绵长海岸线。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在12月1日的记者会上也专门谈到气候变化的议题:“我们同意,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继续履行承诺”。(来自于G20官网)
http://e0.ifengimg.com/09/2018/1202/B308A8991D4F9CC154887AFB49CEA3366BD8369D_size191_w600_h399.jpeg
http://e0.ifengimg.com/10/2018/1202/305F0F9694D6F008C92188DD2AB64616808D42D5_size197_w600_h400.jpeg△美丽的阿根廷。(来自于G20官网)
  此前一天,中国、法国、联合国共同举行有关活动,鉴于实现可持续生态文明转型的时间窗口仅剩几年,远不足一代人时间,与会者希望这次G20峰会能为卡托维兹大会的成功提供政治推动力。  习近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谈气候变化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见到习近平时说,中国在落实《巴黎协定》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表示,法方愿同中方推动国际社会共同遵守和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http://e0.ifengimg.com/02/2018/1202/6DAD1A69B66F650026FA3BAB355622F195E12D9E_size159_w600_h319.jpegwidth=600△12月1日下午峰会结束时全场鼓掌。
当地时间下午14点15分,峰会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宣言》。http://e0.ifengimg.com/12/2018/1202/9C9D6282FCFEF60A3AE0B368B9375FF28CF6C47E_size120_w600_h375.jpeg△当天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http://e0.ifengimg.com/05/2018/1202/456C9C9EE861BF439AA55A5C625AFBB87C84EA27_size173_w600_h336.jpeg△各国记者参加马克里总统的新闻发布会。
  12月2日,习近平将开始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对阿根廷的第二次国事访问。习主席也将与马克里总统举行两年多来的第五次会晤。这次访问会有什么样的安排,收获什么样的成果?从中阿到中拉,习近平会谈到哪些话题?请和《时政新闻眼》一起关注吧。
  中国智慧能给中美未来指出一条新路
  选自《网上文章》作者:崔天凯  导读:--::澎湃新闻网原标题:年人崔天凯:中国智慧能给中美未来指出条新路编者按北京时间年月日上午时,中美双方同时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于年月日建立外交关系。年弹指挥间。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跨越大洋两岸,对话位重量级人物。他们有当年建交的推动者、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有年风雨关系的参与者、塑造者和思考者……“中美建交年人”系列高端对话,今天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的专访开始。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时候,崔天凯正在黑龙江爱辉县插队,那时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以后有机会能前往  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中美双方同时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40年弹指一挥间。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跨越大洋两岸,对话40位重量级人物。他们有当年建交的推动者、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有40年风雨关系的参与者、塑造者和思考者……“中美建交40年40人”系列高端对话,今天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的专访开始。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时候,崔天凯正在黑龙江爱辉县插队,那时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以后有机会能前往美国,更没有想到会成为驻美大使。“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其实我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 他感慨地说。  数年之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并同美国建交,此后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也改变了崔天凯的人生轨迹和职业道路,他从一个略显青涩的青年干部成长为了成熟老练的职业外交官。作为驻美大使,他积极奔走在外交一线,走进美国政府机构、智库、高校和各地民间,介绍中国国情,阐释中国立场,促进中美友好,被外媒誉为“沟通中美的外交能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8.jpg  尽管中美关系起伏不断,也面临不少挑战,但崔天凯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满怀信心”。他相信中国智慧能给中美关系指出一条新路,形成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0.jpg  2018年11月15日,崔天凯大使在纽约出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2018年年度晚宴并致辞。期待涌现更多“中美通”  澎湃新闻:您从1981年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作为联合国职员、留学生、外交官,先后在美国生活了11年。您曾表示在美国学到的东西让您获益匪浅。能否以留学经历为例具体谈谈?  崔天凯:我曾于1986-1987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留学。其实只有一年时间,但其间读了很多书。正是从美国的课堂上和书本里,我得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美国。我觉得那一时期最大的收获就是视野变得更开阔了,对美国的认知也变得更全面了。  我一直在思考,美国建国才200多年,但作为世界强国的历史已有100多年,美国是如何走上这样一条发展道路的?我在美国留学期间,广泛阅读了美国的发展史和外交史,从最初开辟新大陆到美国建国,一直到其近现代史,我都读过了,对这个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澎湃新闻:您曾说,以前认识的美国是“开放、自信、乐观”的,对现在的美国感到“困惑”。您认为这些年来美国社会政治生态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崔天凯:实际上,感到“困惑”的首先是美国人自己。作为外交官,我只是观察美国,从不介入美国内政。但我也能明显感受到,这些年美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受全球化的影响,但客观地说,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美国自己的内外政策调整而导致的。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群体得到的利益比较多,也有一部分群体得到的利益比较少,甚至还有一些群体利益受到了损害。美国的社会经济矛盾也反映到了政治上。这些年,美国的政治体制问题、两党争斗也愈演愈烈。美国社会上很多人对此很有意见,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实际上,最早做出反思的是美国人自己:美国是否还能维持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该向何处去?  当然,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总是会有外溢效应,总会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所以其他所有国家都在认真观察美国发生的变化,都在试图判断美国的变化会对各自国家产生什么影响。我和很多国家的驻美大使都交流过意见,大家看法一致,我们更看重的不是我们能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而是美国的内政外交变化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2.jpg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应邀访问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并发表演讲。  澎湃新闻:您在美国留学期间,曾上过鲍大可(Doak Barnett)教授的课,他是美国有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您觉得像这样的“中国通”能为中美两国增进理解发挥什么作用?  崔天凯:鲍大可比较特殊。他曾告诉我,他出生在上海当年的法租界里,出生那年恰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年,这很有意思。像他这样从小在中国长大,历史上与中国颇有渊源的“中国通”还有一些,但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少。  但如今在美国学习中文、会讲中文的年轻一代人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我曾走访美国的一些地方,发现有的地方开设中文“浸入”式教育,学校提供全中文授课的课程,有的小学生已经能用毛笔写汉字,这样的“群众基础”在以前是没有的。所以我相信要不了一二十年,美国将会涌现一大批“中国通”——从小学习中文,去过中国,很了解中国。美国一些有名的民意测验机构做过不少调查,有数据显示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是最高的。我很期待年轻一代的“中国通”能够更快地成长起来。  同时,我也希望中国能涌现更多的“美国通”和“中美通”。在对外交往的实践中,我们经常要回答关于中国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能跟美国人讲清楚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道路、政策方针,说明中国没有意图挑战美国或寻求称霸,说明中国希望与美国合作等等,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把外交问题阐释清楚了。  澎湃新闻:您曾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相较于贸易赤字,美国对华“理解赤字”更难平衡。对于如何减少“理解赤字”,您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崔天凯:“理解赤字”这个概念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的宋怡明(Michael·Szonyi)教授在《中国问题》一书的前言中提到的。我很赞同这个提法。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诸多不同,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而解决问题的基础就是互相理解。我们之间存在全面、完整、历史性的理解,还是误解、误判,将决定两国关系的走向。所以,我们还是要在改善“理解赤字”的问题上多下功夫。要解决“理解赤字”,当然需要两国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更重要、更具长远意义的是人民之间的交流。
  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建设性的态度  澎湃新闻:22 年前,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未果,美国单方面宣布采取对华贸易报复措施。当年,您曾作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此做出回应。您认为现在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和当年有什么不同?崔天凯:基辛格、尼克松当年访华,中美双边贸易额几乎微不足道,发展到现在每年达到五六千亿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即使是和中美建交之后的前一二十年相比,我们的经贸关系也很不一样。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发展水平,还没有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中美之间在经济、科技上的差距还很大。现在这种差距也还很大,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由于中国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应该说中美之间的差距相比当年有所缩小,当然这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看。有人认为这种差距缩小得很快,中国的GDP总量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过美国,这可能是事实。但从另一方面看,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人均GDP、对资源的消耗、付出的环境代价、我们的创新能力、科技水平等各方面,跟美国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无论如何,现在的中美经贸关系跟一二十年前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当年发生过的事情,现在不见得会再次发生,也不应该再次发生。美国惯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所谓的制裁性、惩罚性手段,比如增加关税,这在当年就不对,现在就更不对了。  澎湃新闻:经贸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现在随着贸易摩擦持续发酵,这块“压舱石”的作用是否被削弱了?  崔天凯:中美关系范围之大、内涵之广意味着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根支柱或一块“压舱石”。只有把各方面的关系都保持在合作的轨道上,中美关系才能够稳定。如果把希望寄托在经贸关系这一个领域,我觉得已经跟不上现实了。  从经贸关系本身来讲,中美双边贸易额如此巨大,不可能没有一点摩擦,摩擦肯定是会有的。关键在于怎么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双方采取建设性态度和面向未来的态度,就可以把这个争端解决好,中美双边贸易、投资就还会继续增长,还会继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反之,如果采取一种破坏性态度,采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做法,那不仅会损害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而且这块“压舱石”很有可能引发负面效应,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4.jpg  2017年10月30日,崔天凯大使就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
  美国需要调整世界观和心态格局  澎湃新闻:近年来美国各界展开了新一轮对华战略大讨论,越来越多的鹰派人物进入美国政府,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您认为美方对中国战略意图是否有误判?  崔天凯:美国国内对外交政策始终有各种不同意见。美国政府、国会、媒体、智库、军队、工商界等,各有各的看法,历来如此。从历史上看,美国出台的政策总体上是平衡的——如果这几年往哪一边偏一点,过几年会自己平衡回来——所以很多人认为美国的纠错机制和能力还是不错的。从最近几年来看,美国确实出现了一些极端的观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到了对华政策上,这就涉及到战略误判的问题。现在美国有一些人嗓门比较大,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者”,是美国最大的对手,所以要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甚至还有个别人在鼓吹要进行“新冷战”。虽然他们有表达自己看法的自由,但我认为这些观点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同时也面临很多全球性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气候变化、传染疾病,自然灾害等。很多问题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所以就更加需要各国协调合作来共同应对,这才是世界发展的现实和潮流。  有些极端的观点,我认为也不符合美国自己的利益。美国要在世界上始终保持“一家独大”“一枝独秀”的地位,这是不可能的。美国也没有能力单凭一己之力解决世界上所有的挑战,而是需要和各国一起合作。美国若想把经济发展得好、发展得长远,就需要全球市场。这些都决定了美国如果着眼于长远的国家利益,就应该更多地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协调合作。  澎湃新闻:随着美国政府陆续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一系列文件,很多人分析中美未来将进入“全面战略竞争”。您认为美国对华战略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崔天凯:从根本上说,这涉及到美国的“世界观”问题,即美国怎么看待现在的世界?怎么看待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影响和利益?怎么看待其他国家的地位、作用、影响和利益?如果美国始终以“一超独霸”自居,不能与他国平等相待的话,即便不存在“全面战略竞争者”,美国也会主动去寻找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总是担心被超越,就是担心其他国家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美国今天对他国的态度反过来对待美国自己。出于这样的担心害怕,美国就会采取一些措施和政策,打压可能超过它的国家。  坦率地讲,我希望美国的政治家、学者,包括社会大众,都能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想在世界上“称霸”,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认为世界只应该听一个或几个国家的。譬如中国,我们就主张世界应该由大家共同管理,各国之间无论大小、强弱、贫富,应该平等相待。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反映了我们对世界发展、国际治理和各国相处模式的理念。  我认为美国要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改造世界观”。如果这些问题把握不好,就免不了整天担心。今天中国发展好了,就觉得中国是“全面战略竞争者”,要打压、遏制中国。明天印度发展好了,就用这一套对付印度,没完没了。美国把国力消耗在这上面,我觉得很不值得。  澎湃新闻:您从2013 年开始担任驻美大使,这期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您认为这对美国对华心态产生了什么影响?  崔天凯:说来是一个巧合,十年前我担任驻日本大使,当时正好赶上中国的经济总量要超过日本,日本当时也恐慌了一阵子。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来说是机遇。中日关系经过这么多年的波折,现在也在慢慢改善,将来还是要走向合作。这是一个心理上的调适过程,现在轮到美国了。我问过美国朋友,我说你们怎么那么担心害怕(中国)啊?如果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还成天担心害怕,甚至把外交政策建立在担心害怕的基础上,那别的国家还有什么路可以走?  中国要发展,中国人民要追求美好生活,这是天经地义的,是谁也不能剥夺的权利。我们的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不是要挑战别的国家,更不是要取代别的国家。我们希望大家共同发展。这么多年来,不管是政府的五年规划,还是每次党代会提出来的宏伟蓝图,我们从来没有把发展目标定位为“今天要超过这个国家”或“明天要超过那个国家”,而是在自己的基础上怎么发展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发展依然是在超越自己,而不是挑战别人。我希望美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心态可以更宽广一些,格局可以更大一些。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6.jpg2016年9月2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左一)和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顾问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在中国驻美使馆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7周年招待会上交谈。
  中美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澎湃新闻:您和“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有过多次交流。您认为中美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吗?  崔天凯:我和艾利森教授长谈过好几次,其实很多人误解了艾利森教授的本意,他的主要观点是希望中美能够避免陷入战争。我认为中美之间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一方面,不能简单地把历史套用到21世纪的今天。历史上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城邦国家,奉行争霸的游戏规则和竞争逻辑。但今非昔比,现在联合国有近200个成员国,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机制几十年来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中美之间的问题也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国家之间的争斗,中国没有意图与美国争霸。习近平主席提出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表明大家命运与共,要共同应对挑战,推进共同利益。  另一方面,我们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历史上有过16次所谓“新兴崛起大国”对“守成大国”构成挑战和威胁的案例,其中12次最后走向了战争,只有4次以和平方式告终。但是请问,这16个历史案例涉及的国家,有几个是用中医来看病的?中医讲求阴阳平衡,综合调理,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有几个国家是拿筷子吃饭的?筷子讲求的是手指的协调平衡,比如用筷子夹黄豆,也需要技巧。还有几个是书写汉字的?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每一个字都有平衡结构,书写的时候如果没把握好结构,字就立不起来。同时,每一个汉字能单独表意,和其他字组成词又能表达不同的意思。这些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的和谐、宽容、平衡的哲理。  反观历史上的16个“修昔底德陷阱”案例,没有一个国家有我们这样一套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应该能够给当今世界,给中美关系指出一条新路,即我们靠互利合作,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靠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来解决大国之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相信我们能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澎湃新闻:中美关系40 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总结起来,您认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有什么特点?  崔天凯:中美关系这40年的发展跟两个国家自己的发展变化以及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都是密切相关的。当然,中美关系也对世界变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影响。

  从历史上看,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很不一样的国家,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要承认这些差别。同时,中美两国又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必然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归纳起来说,建交40年来,中美虽然一直存在差别,但同时一直在寻找不断增长的共同利益,寻找合作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下的中美关系也还是在这个大的框架内发展。两国之间有很多差别,甚至有很多分歧,有时候还有比较激烈的矛盾,但两个国家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改变谁,所以我们必须寻找共同利益,寻找合作点,使中美关系能始终处在一个稳定的、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澎湃新闻:回望中美建交40 年并展望未来,最需要注意或者说妥善处理的问题是什么?  崔天凯:中美建交40年,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比方说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当年内战遗留下来,但由于美国的强力介入,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统一。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就是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官方政策叫做一个中国政策。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开了口子,在与中国建交的时候,通过了一个所谓“与台湾关系法”,我们从当时就反对。实际上,美国是留了一手,给自己留下了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的口子。  台湾问题始终是涉及中美关系全局和基础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从这几十年的双边关系发展看,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中美关系总体上就能稳定。尽管也有其他种种问题,包括贸易等等,但是不会动摇根本。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那确实是地动山摇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彻底解决。  澎湃新闻:您认为处理好中美分歧的关键何在?  崔天凯:可能不管到什么时候,两个大国也不可能变得完全一样,中国改变不了美国,美国也改变不了中国。中国发展得怎么样,美国发展得怎么样,从根本上说是两个国家自己的事情。我一直认为像中美这样的大国,只要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别的国家就动摇不了我们;如果治理得不好,大概也没有别的国家能帮得了我们,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太大,分量太重了。中美必须认识到这个基本现实,我们处理相互关系只能立足于这个现实。  同时要看到,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全球性问题,政治、经济、安全、金融、贸易、社会问题等等,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需要合作。
  所以,对中美两国而言,比较合理、成熟的做法是:双方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共赢,而不是互相争斗,不是搞零和博弈,不是我赢你输,更不是走向冲突对抗。同时,我们也承认,我们之间会有矛盾,会有分歧,但要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处理问题,因为我们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相互需求大于冲突。  澎湃新闻:您对中美关系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崔天凯:我希望中美能够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博弈,发展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持续向前发展的、总体上相对稳定的关系。在这样的框架里,我们可以处理各种分歧矛盾,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各方面的合作。我想这也就是我们这些在外交一线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名人全意识学服务中心正名公告(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