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长空书传奇 世纪友谊续华章(访飞虎队后代)
碧血长空书传奇 世纪友谊续华章(访飞虎队后代)《参考消息》本报驻纽约记者:吴小军、韩芳、潘丽君 74年前,得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时,驻扎在湖南零陵的“飞虎队”战斗机飞行员詹姆斯·尤金·布赖恩特兴奋不已,同时也和战友们一样,感到如释重负。 此时,这名23岁的年轻士兵不会想到,这段美中空军浴血奋战的经历已流淌进他的血液,并影响子孙、后代。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他的儿子詹姆斯·布赖恩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对父亲和美中抗战老兵的勇敢和牺牲表示敬意。“如果美中两国在二战中输了,我们这代人成长的世界就会大不相同。”
一飞虎队:二战中的一抹亮色 1943年5月,美英两国首脑及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英国首相丘吉尔听说陈纳德在场,便询问是哪位。经旁人指点,他看到了相貌刚毅果敢的陈纳德,感叹到:“谢天谢地,幸亏他是我们这边的!"提起父亲的这段轶事,陈纳德的女儿辛西娅·陈纳德(中文名陈美丽)不禁大笑。 1941年,陈纳德奉命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人们称之为“飞虎队”,在中国、缅甸、印度等亚洲战场作战,抗击日本侵略。美对日宣战后,他先后任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和第14航空队指挥官。 陈纳德运用独特的航空战术,指挥中美空军并肩作战,痛击日本侵略者,以少胜多。至1945年8月,“飞虎队”共击落日机2600多架,击沉、击伤敌舰船44艘,击毙日军6万多人。“在中国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之前从未到过中国,短短几个月内,他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对他们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深表敬佩。”陈美丽说,“飞虎队”的历史是一个友谊、尊重与合作的伟大故事,这段经历对她的父亲意义非凡,是他证明自己航空理论的一个机会,“中国需要他,他也需要中国”。 “飞虎队”二战期间在中国战场的杰出贡献也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2015年,作为支持中国抗战将领遗属,陈美丽母亲陈香梅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飞虎队”有力支援了中国的抗战,可以认为陈纳德将军是二战中拯救最多中国人生命的外国人,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在接受专访时如此表示。 作为历史学家,他长期专注二战和“飞虎队”研究,24年来曾组织数百名“飞虎队”老兵回中国参观访问,并与中国有关部门在美国多地举办“飞虎队”纪念活动,加深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
二 感恩中国:血与火的战斗情谊 陈纳德曾在回忆录中提到一件往事抗战期间,在中国汉口上空的一次战斗中,两名飞行员所驾战机被日军击落,60多天毫无音讯。指挥部以为二人已阵亡,便把他们名字从名册上划掉。没想到不久后,他们竟奇迹般地返回部队。 格伦·本尼达中尉就是这两名幸存者之一。1944年5月,20岁的本尼达驾战机攻击日军汉口军事基地时,被多架日军战机包围并击中,坠落在湖北省监利县。他身负重伤,跳伞逃生,被当地村民发现并救治。为防止被日军发现,村民们将飞机挂上重石,沉入湖中。 本尼达后来被村民们转送到李先念任师长的新四军第五师师部疗养医治。在一周多的转移过程中,几名队员用担架抬着腿部受伤的本尼达,冒着日军枪林弹雨,突破重重封锁。两个月后,他身体痊愈,在新四军战士护送下返回位于重庆的美军基地。 回忆这段拄事时,本尼达的长子爱德华·本尼达感慨地说:“我知道在中国人们把‘飞虎队’称作英雄,但我父亲常说他不是英雄,中国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们救了他的命。” 二战结束后,回到美国的本尼达始终没有忘记中国的救命恩人,告诉家人要心存感恩,对华友好,“没有中国人民的帮助,就不可能有我们这个家”。 继2002年、2005年两次重返中国后,做过心脏手术的本尼达不顾医生劝阻,于2010年再次携全家10余人来到中国湖北,向当年救助自己的村民表达感谢。 回到美国后不久,本尼达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他留下遗愿,希望将部分骨灰安放在湖北。2011月,这位“飞虎队”老兵的骨灰被安放在湖北红安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同为“飞虎队”老兵的布赖恩特也常跟孩子们讲起中国百姓在二战时期向美军运送粮食和日用品、帮助美军维护机场安全、迅速平整遭到轰炸的停机坪等往事。小布赖恩特说,父亲常戴着印有“飞虎队”或P-51野马战斗机标志的棒球帽,虽然因年事已高没能重返中国,但父亲对中国的感情却一直深藏心中。 据统计,在援华作战期间,2193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200多名“飞虎队”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数千名中国人在营救过程中献出了生命。
二 搭建桥梁:愿和平友谊长存 陈纳德去世时陈美丽只有8岁,因此到中国参加“飞虎队”纪念活动、听老兵讲述父亲的故事,成为她了解和怀念父亲的一种方式。 如今,陈美丽是美国知名的中国传统文化专家,主要研究六朝和初唐时期的中国诗歌、社会和历史。她长期致力于美中人文交流,不仅多次以学者身份受邀访华,还邀请中国学者到她执教的佛罗里达大学进行交流。 对其他“飞虎队”后代而言,对父辈的怀念和对中国的感情也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本尼达位于加州圣巴巴拉的家中,一幅题写着“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青”的中国书法悬挂在客厅最显著的位置。“我们把中国人视为自己家庭的一部分,”爱德华·本尼达动情地说,,我指的不仅仅是当年营救我父亲的中国人,我们一家对中国人民都怀有强烈而深厚的感情。” 为践行父亲心愿,爱德华·本尼达退休后致力于促进美中民间交流,协助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等机构做交流活动。在各方帮助下,讲述父亲在华经历的纪录片《飞虎情缘》于2011年上映。他常到洛杉矶的一些学校为年轻人放映纪录片,讲述二战往事。“对美中两国来说,拥有这样一段紧密联系的历史非常重要……我们有责任记录,这样我们的后代才能了解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 今年63岁的小布赖恩特1992年首次到访中国,随后开始从事美中图书版权贸易和出版等文化交流工作,并给自己和公司都起了中文名。他频繁来往于中美之间,多次参观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和“飞虎队”博物馆,今年内就已四次访华。 今年2月,老布赖恩特去世后,由中国志愿者发起的悼念活动在多座中国城市接力举行,悼念海报上收集了来自与他父亲并肩战斗过的中国一断于员及家属和志愿者的200多个签名。 “我们知道你做的一切,我们将永远铭记。”发自肺腑的悼念词让小布赖恩特感动不已。“7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没有忘记‘飞虎队’老兵……我为父辈感到骄傲,和父亲一样,我爱中国。”(张一弛对本文亦有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