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12-26 16:46:54

全球最先进新中华中国思想:习“三新”主义正名总策划公告(169号)

全球最先进新中华中国思想:习“三新”主义正名总策划公告(169号)


习学会(福清总会)、俄华智库 中国芬笙山人工作站   
“抱团养老”好比沙上建塔:失能期照看问题是命门 选自《周末南方》2022年11月24日   
        日前,浙江杭州一女子分享独居生活的视频引起网友关注。该女子即将41岁,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有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她觉得了解一个人太累就拒绝了。在空闲时候,她会和同样没有结婚闺蜜聚会,对于养老问题,她表示“可能和闺蜜组团养老”。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过,她对于将来抱团养老的预期,很可能错了。        抱团养老的规则,都差不多,找60-80岁,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大家住在一起分摊房租、伙食费、水电费;轮流值日和做饭;如果有人生病了,其他人一起照顾。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抱团养老在最初的新鲜感之后,常会陷入“一地鸡毛”,坚持不了多久。        何以至此?有些人勤快,有些人偷懒。比如,原本大家商量好了,按照值日表买菜做饭,但有人说“没去过菜场”“不会买菜”。这还可以用制度去制约。但很多细节之处,难以用制度去制约,勤快的做四菜一汤,轮到懒的做饭了,就买速冻饺子。勤快的扫地又拖地,懒的只敷衍一下。一天两天还好,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勤快的心态总会失衡。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是另一个大问题。生活习惯细枝末节的差异,在长期相处中会滋生不便、烦恼导致矛盾。有人喜欢早起,有人喜欢熬夜;有人喜静,有人好动;有人嗜辣,有人爱甜。夫妻生活习惯不同都会导致离婚,更何况习惯已经定型本是陌生人的老人。经济条件不同,也会成为一个障碍。老人住在一起,必然会有分摊的日常消费。曾经有抱团养老的老人,有人炒菜油用得多,就有节俭的老人提意见。水电燃气平摊也会产生矛盾,有些人开空调少,用电少,就会觉得自己吃亏。电费都如此,更昂贵的护工费和家政费,就更容易产生纠纷。即便不共用、不分摊,贫富差异较大的老人住在一起,心态也容易失衡。        对那些年纪还不是很大,能跳广场舞,能出国旅游的老人来说,住在一起,谈不上养老。所谓抱团养老,不如说这些人想过集体生活。真正意义上的抱团养老,其不可克服的障碍在于,它在劳动力上,是不可能提供有保障的养老的。        老龄化问题、养老问题的真正所在,其实是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一旦老人生了大病,躺在床上,护理需求就会成倍增长。中国的老龄化特征,不但包括老龄化程度高,还包括重度老龄化程度高,所谓重度,就是65岁以上甚至80岁以上人口比例都较高。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也就是说,超过十分之一,也就是4000万中国老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无法完全自理。此外,更有高达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失能老人的照顾,会给一个家庭在经济上、精力上带来沉重负担,所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样的老人,又怎么指望其他的老人来照料?这种劳动的付出,并不一定会有回报。很可能,一些人辛辛苦苦照顾了同伴,为他们送终,但同伴都比自己走得早,自己失能之时,却无人照顾了。说是抱团养老,最后到了养老的年纪,却给自己又找了个爹妈白白服侍。        这个前景人人都能看得到,这会使得大家都是短期心态。随着时间推移,抱团养老的老人的身体状况出现分化后,有人能去湖边钓鱼,有人只能坐着轮椅在院子里遛弯;有人咬得动牛排,有人只能天天喝粥,抱团养老必然维持不下去。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外力能在监督执行抱团之初的约定。所以,抱团养老只能是一种美好的乌托邦,是试图在散沙之上建高塔。        当然,闺蜜抱团养老会比一般的抱团养老多一些情感成分。但是,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都会久病床前无孝子。一般闺蜜之间,又能做到何种程度呢?毕竟,她们独身是为了更完全地获得自由,实现自我;她们做闺蜜,是找一个知心朋友,而不是在为自己找一个妈,或者给自己找个保姆的工作,为了别人牺牲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球最先进新中华中国思想:习“三新”主义正名总策划公告(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