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4-5 23:56:48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研究员翁永曦的一段话

资料(32号)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研究员翁永曦的一段话(供大家参考)

网文: 2023.2.22
前两年美国一个由前政府官员(前国防部长、前助理国务卿、前国家情报副总监、前核打击部队司令等)组成的高端智库来华,某部门邀我去跟他们座谈。
美国人烦扯皮、套话,直截了当对我说,你们中国咄咄逼人,强势崛起,是要取代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我说,高层中这么想的人不敢说没有,但肯定不占主导地位,而且这个念头也不具备任何现实可能性。
佩里问为什么?我说:
第一,中文不是国际通行语言;
第二,人民币不是国际流通货币;
第三,我们没有全球投放军力的能力;
第四,我们也没有向全球提供系列公共产品的能力;
第五,我们目前的制度和价值观不被世界上多数国家认同;
第六,因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盟国阵营;
第七,我们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是表象,实质是被“第二”,眩目的总量经不起14亿分母来除,摊在每个人头上在世界上排位靠后;
第八,我们近几十年高速增长所蕴积的矛盾多被“维稳”所压下,还没来得及化解;
最后,教育僵化,思想窒息,导致科学无厚度,虽模仿一流,但创新较差,长跑耐力不足。
所以,我们当不了地球村村长。
格林问,你对美国怎么看?
我说美国在顶峰,通常到了顶点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路,但美国所处的顶峰不是珠穆朗玛峰,是平顶山,且待会儿呢。
美国可以继续当世界的头儿。
但有两条要改:
一是不能用美国的国内法来代替国际法。
二是有事要大伙商量,别一意孤行。
这次几十分钟的对话导致我随后受邀去美国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的访问,交谈的主题是南海和朝核。(待续)

(瞧瞧这依据,这逻辑,这智力!言简意赅,把问题讲的多明白透彻!厉害国现在就缺这个智力!)
后来便有了:外交部长在外事活动中,有记者问“中国怎样领导世界”的问题。
时任部长回答:“中国无意去领导谁,也无意去取代谁”。
笔者不懂外语,也许中国的“引领”用英语翻译,就是“领导”之意。反正,你中国的国家“喉舌、媒体”,口口声声吆喝“中国引领世界”。才惹得世界“慌慌张张”,认为“中国威胁”世界,甚至对中国不惜”围追堵截”。并惹得王毅外长要向世界记者——解释。
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中国舆论媒体“自作自受、惹是生非、自找麻烦”的必然结果。
1、拍马屁、抬轿子——产生了“中国引领世界”。
中国特色舆论媒体,似乎“拍马屁、抬轿子”就是天责。竟然连“新闻”的灵魂和生命都不要。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是——真实!
我国特色的新闻却——整天“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什么“领导讲话——十分重要,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中国经济——引领世界,主旨讲话——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战略,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引领世界发展,等等”。
反正中国制造+在中国制造,统统都是中国的“进出口GDP”——世界第一第二。一次性死亡420多人的重特大灾难,多能开成“庆功表彰”大会。
所以13亿人口的“大”中国,在中国特色舆论媒体眼里——一定是“引领世界”的。
2、一个发展中中国——凭什么去“引领世界”?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历经近40年的特色改革开放,究竟凭什么能“引领世界”?
农业,分田到户、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有什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农业和品牌?
工业,出让贱卖,公有资产被暴利,民族企业和品牌都所剩无几、寥寥无几。特别是世界响当当的工业品牌究竟有几个?
科技,中国究竟得了几个世界“诺贝尔奖”啊?
司法,我们竟然连《宪法》多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还有什么“依法治国”的经验和底气呀?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吃“皇粮”的人数世界第一,全面腐败的震惊世界,凭什么去引领世界?
制造,狂热浮躁、急功近利,山寨模仿,1.5-3成产品商品“不合格”,怎么去引领世界?
市场,金钱至上、物欲横流,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充斥市场。哪能去引领世界?
文化,黄赌毒黑嫖五毒俱全。世界哪个国家“需要”啦?
福利,群众福利基本多被“改革开放”掉啦。一切“福利”实际多是为了赚“群众”的钱。哪个国家羡慕你呀。
3、中国引领世界——其实自找麻烦。
一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口口声声吆喝要“引领世界”。弄的“第一、第二世界”国家多诚惶诚恐的。
美国——怕取代了它的“霸主”地位,老不开心。
日本——怕GDP超过了它,挤压了它的利益。
欧盟——怕中国压缩了它们的市场,心不甘。
邻居——怕中国做大,损害了它们的利益。
世界——多“瞄准”了中国的一举一动。生怕中国“抢夺”了它们的饭碗。
因此,中国的日子越来越“紧张”,并不轻松啊。
4、祖国——必须清醒认识自己,摆正自己位子。
多多做好自己,少点惹事生非。
首先,自己13亿人民的“民生”咋样啦?——世界“末尾”!
经济,拿出点“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和品牌出来看看!
政治,拿出点“世界一流”水平的党政官员出来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研究员翁永曦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