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1-9-22 18:27:38

凡草不凡—蒲公英

蒲公英其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擅疗疔疮、恶肿结核,又能疗喉痹肿痛等病症。


  蒲公英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可药可食,其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擅疗疔疮、恶肿结核,又能疗喉痹肿痛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有显著的催乳、利尿、缓泻、退黄、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抗癌等多种作用。现将其临床常见的几个功用简述如下。


  清胃定痛


  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载:“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病”。从蒲公英之性味分析,其所主之胃痛,当属热痛之类,而王氏之应用,既炙脆存性,又以火酒送服,则其寒性已去,只存其定痛之用了。近贤章次公先生治胃溃疡,具有小建中汤证者,以此汤加入蒲公英30克,疗效很好。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能清胃,还在于其能消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而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消瘀、镇痛,如能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尤佳良。


  消痛散肿


  蒲公英为治疗痈疡之佳品,尤擅治乳痈。由于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而蒲公英专入肝胃二经,具有消肿散结之能,故治此证效著。治乳痛常用蒲公英30克~60克,配合陈皮10克~15克,生甘草5克~10克为基本方。红肿焮痛者,加漏芦、天花粉;乳汁排泄不畅者,加王不留行、白蒺藜;局部硬结较甚者,加炮山甲、皂角刺。均以黄酒为引,疗效显著。


  排脓治痢


  痢疾一病,好发于夏秋之交,多因湿热积滞,蕴结肠中,阻遏气血之运行,化为脓血下泄所致。故清化湿热,行气导滞之法最为常用。蒲公英一能清热解毒,可清解肠中血分之毒热;二有缓下作用,能解除下痢之后重。凡湿热邪毒交阻,痢下红白如脓,后重不爽者,在清肠治痢方中,加用蒲公英,一般用30克,使用鲜品尤佳,但需用至60克,可以减缓病势,进而缩短疗程。


  清肝达郁


  蒲公英除有清肝泻火作用外,并能“达肝郁”。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指出:本品能“散滞气”,已有达郁之意。盖蒲公英花发甚早,得春初少阳之气,所以有生发之性,与苦寒沉降之品有间。清肝兼可达郁,此蒲公英之长也。凡肝热而郁者,宜用蒲公英调治。对肝炎患者,症见肝经郁热征象者,可随证选加蒲公英,本品除清肝外,又能利胆,对急慢性胆囊炎以“胆胀”而痛为主症者,多为气滞、郁火、湿痰、瘀血互阻,以致胆失通降而成,当以化痰行瘀,利胆散结为治疗大法,选用蒲公英甚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凡草不凡—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