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正名古代皇帝身份的国宝——传国玉玺
第二节 正名古代皇帝身份的国宝——传国玉玺传国玉玺的原材料,据古书记载,那就是来之不易的和氏璧。公元前238年4月,年满21岁意气奋发的秦王赢政,开始亲政,这时秦国的政局,开始变得非常动荡。起先是王弟北长安君企图夺取王位,举兵叛乱。紧接着的是天降暴雨,黄河泛滥,慧星出现等一连串的天灾,致民心大乱。更麻烦的是因宫中太后赵姬长期摄政,所形成的几大集团,在秦王亲政后,矛盾开始激化,这是人祸。秦王当机立断,连续粉碎了嫪毒,吕不韦等叛乱集团,取得了开创帝国伟业的阶段性初步胜利。
为了平息刚刚发生的天灾人祸,所带来的人心动乱。更为了进一步安定民心,让所有当官的属下和为民的百姓以及自己都相信,我这个秦王是有来头,信得过,是名正言顺的“正宗皇帝”。便命令后来当上丞相的李斯,用和氏壁刻了一个,代表上天授权的信物,皇帝的“身份证”——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此后传国玉玺就成为古代“正牌”皇帝的象征。有了这个信物,这个皇帝才是正品的正了名的真皇帝,是“真命天子”。否则就是冒牌货,是“黑户口” 皇帝。
到了秦末,没当几天皇帝的无用秦三世子婴,就把这个皇帝正名的信物,号称品牌国宝——传国玉玺,白白地拱手送给刘邦。后由刘邦开始,传到西汉末年,玉莽想篡权,首先争的也就是这个做皇帝用的品牌国宝。时此宝由孝元太后掌管,小皇帝刘婴才两岁。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一怒,玉玺就摔残了一个角。后来这个残角就用黄金补上了。经过许多年的战乱,国宝又到了开创东汉王朝的皇帝汉光武刘秀的手里,一直传到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少帝仓惶出逃,把玉玺给弄丢了。三国初,孙坚部下在洛阳宫中的井里打捞出一具宫女的尸体。并在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孙坚大喜,以为这下皇帝非他莫属了。不料有人把这事告诉了袁绍,袁绍就扣了孙坚的老婆,并依势逼他交出玉玺。至曹袁宫渡大战,袁绍兵败,不久身亡,玉玺复归汉献帝。至此玉玺经历秦朝三个皇帝;西汉、东汉二十四个皇帝;秦、汉二朝共二十七个皇帝,历时四百余年。这期间为玉玺出生入死、浴血混战而损失的人不计其数。为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无法估量。
到三国鼎立、玉玺归魏国。经五个皇帝到晋武帝司马炎一统三国,玉玺归晋。到西晋末年,朝代更迭,时局动荡,玉玺又被不停地争来夺去,一直到隋朝。隋亡后,萧后与太子元德带着玉玺逃入了漠北突厥。公元630年萧后与太子背了突厥,返回中原。玉玺归唐,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传至唐末,天下大乱,玉玺又开始流浪,后传至后唐末皇帝李从珂。公元936年李从珂怀抱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从此传国玉玺便迷失在五代残唐的,遍地烽火与兵荒马乱之中。从公元前238年玉玺传世起,到公元936年玉玺遗失止,前后共计约一千一百多年,并已经历秦、汉、隋、唐等许多朝代。
传国玉玺是古代皇帝正名的信物,并且以“物”的形式在世“正名“了一千多年。前后为其操心、妄想,甚至公开大打出手,以致死伤者不计其数。而慕其名想其物者,更是多如牛毛,从他们内心的感觉上,那会愿意让它失去。因此后世各朝代皇帝们都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寻找,但又找不到,因此许多替代的方法就应运而生。这就有了后来的好事者,如:后周太祖郭威的“皇帝神宝”两方,传给北宋,到北宋哲宗时有农人叫段义的,在种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经十三位大学士依前朝记载,并多方考证,认为这是“正品”的传国玉玺,尽管当时朝野中有许多有识之士多疑其伪。到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增刻印玺十方。经过几个朝代,又到清乾隆三年,有江南总督高斌进贡“玉玺”,乾隆帝不管真假,有“沾边”的当然笑纳。此时的玉玺已经是是非难辨、不知黑白,当然也就身价日低,其名气自然也逐渐淡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