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1-10-17 17:59:56

二、中医学中的象、候、病、证的正名

二、中医学中的象、候、病、证的正名中医传统从《黄帝内经》、《难经》开始,到汉代《伤寒论》,再到清代的《瘟热论》、《瘟病条辩》。其最早在二千多年前,最晚在清代的1836年,所有成书的年代以及所形成的传统,都是在西方科学,尚未在中国发展的时期形成的。它的传统和西医传统完全不同,因此是二种不同文化所孕育的,各自独立的医药系统。中医传统的产生,依中医书上的说法,那就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候如:时候、物候、证候那是中医对各种表现出来的事物现象的正名;道是中国古文化对事物规律与法则的正名。中医学所注重的对大自然的变化,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对各种疾病规律的认识,是由观察事物的“象、候、病、证、”等客观现象实践而来的。因此中医理论的建立与形成是古人对“物”所表现出来的,“象、候、病、证”的正确意识与认知的结果。中医学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便是人对“物”的正确意识。也因此,其所产生的中医学正名,如:精神、气血、营卫、津液等,虽然并无具体的物质实质存在,但因为它的存在是依据于正确意识认知的结果,因此这些中医学的“意识”正名将永远与中华文化同在,以致万古千秋。中医学中的候一般分成天候、气候、物候、和病候。天候象征着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气候象征着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的变化;物候象征着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化、收、藏的变化;病候象征着人体疾病的各种表现。中医的证,辩证与病症有:三因辩证、八纲辩证、六经辩证;外感病症、内伤病症、外科病症、儿科病症、妇产科病症、皮肤科病症,五官科病症等。综上所述,无疑“象、候、病、证”的命名,都属于意识的正名。并且这种正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中医的各种理论中,成为了中医的一大特色。据此就有了《黄帝内经》;据此汉张仲景成《伤寒论》;据此晋唐诸家成《肘后方》、《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据此金元时期的刘河间、李东恒、朱丹溪、张从正等形成四大家;据此明李时珍作《本草纲目》、张介宾作《类经》、《景岳全书》;据此清叶天士作《瘟热论》、吴鞠通作《三焦辩证》等。有了“象、候、病、证”的正名,古人才能在意识上把握中医药理论体系。才能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仰观其天、俯察其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长期认真、细致地观察大自然和人体疾病变化中的“象、候、病、证。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积累,总结了人体健康与疾病变化的规律。以“象、候、病、证、为”依据,深入探索了如何对疾病进行防治的各种手段,终于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中医药传统。当然许多人并不同意为中医学正名,因为包括“象、候、病、证”这一类的的中医传统,并不符西医的科学传统惯例。但是几乎所有的中医学传统理论,都符合全意意识学(《意识指南针》)中的内意识、外意识原理。因此,中医传统理论是正确的,其所有的命名也都是科学的正名。《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这里说的是,黄帝说: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人的生命活动是和大自然相通的。生命的根本,来源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因此凡是天地之间的,四方上下之内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地上所划分的九州,还是人体中所存在的九窍、五脏、十二关节等,都是与自然界的阴阳之气相互贯通的。也就是说:一切事物现象的存在,都是相互感应的。包括天、地、人之间都是一个相互联系、依存、影响的整体,它们之间都不是独立的。这种感应也体现在大自然与人的意识之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中医学中的象、候、病、证的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