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脑的研究三
心与脑的研究三三、从心理上看心、脑、意三者间的关系
心、脑、意三者间的关系,只有人类才有,生命还处于动物阶段时还没有。在动物阶段还只有心与脑的关系。要说明人的心、脑、意三者间的关系,还必须用进化的观点,从动物阶段说起。
1、 从动物的心与脑看动物的心理
动物的脑与人脑相比,除了皮层区面积小,结构极简单,没有语言类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没有这样的高级神经中枢外,其余的,如新老皮层、皮层下的基底神经节、边缘系统、间脑、中脑、小脑、脑干、脊髓等,由此所形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都几乎和人类是一样的,差异不大。所以在动物的心与脑等生理基础上,也能形成动物的心理世界。
由于有几乎相同的生理基础,所以在动物的心理世界中,特别是哺乳类动物,除了没有人的以思维为主的意识活动外,人有的其它相类似的心理活动,如情感、意志、记忆、注意、个性等心理活动,也同样具备有,这些都是人类产生意识前的前意识。
当动物饥饿,或是对某一新的环境不适应的时候;当动物遇上新的对手,双方怀着敌意的时候;当动物遭遇到更强大敌人的迫害,或是处于病痛的时候等等,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见到动物们各种如焦虑、恐惧、痛苦的表情。动物们为了觅食;为了克服眼前的困难;为了战胜敌对势力,它们同样需要勇敢和顽强的意志力去奋斗,去努力地做。同样动物们也有一定的记忆力,能记住一些它们周围的环境和同伴,还有食物等。动物为了适应各类环境而生存,它们的感觉能力和注意力随时都在协调地工作着,如集中地注视某一事物,或是对周围环境有异样感觉后的警觉等。既于个性问题,在不同的动物个体中,同样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如有温训的,也有凶猛爆躁的等等。动物的这些如人一样的心理活动,我们还可以从英国的类人猿专家珍妮·古道尔所写的《黑猩猩在召唤》一书中,可清楚地感受到黑猩猩的心理能力和行为能力,它们的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和我们人类是多么的相似。
动物的这些心理活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仅按传统的观点来分析,肯定是认为这只是由于动物有了脑的原因而产生的。在高等级动物脑中已有了支配调节动物感觉和行为的皮层区和联合区,即在原有古皮层和旧皮层中又增加了新皮层。这是动物有意志力和注意力,还有原始的感知能力的心理原因。在皮层下有包括有下丘脑在内的边缘系统等,这是动物具有产生情感因素,还有记忆力的原因。
这样的分析并不为错。但是,由脑而产生的这些心理活动有没有更深的根源?心理活动的动力源泉又在哪?动物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情感和意志力的表现?难道真的都是只出自于纯粹的脑活动?动物脑是动物心理活动的唯一原因?
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的生理机能活动来看,动物的心理活动产生除有以脑为主的神经系统的调节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以心脏为主的内脏神经系统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论断呢?这是因为内脏中的各级组织的本能活动,其实质就是身体内部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时,如受到外部环境的剌激,或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由此而产生的身体内,内脏组织内的各种物质的生化平衡与不平衡的反应。当这种反应出现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运动时,这种反应就会表现在主体的心理中,它首先就是以心脏为主的内脏神经中枢,又特别是心血管神经中枢中,它们的感觉系统会有这种内在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的剌激的信号,会带给心脏,再由心脏的的起搏系统主动地调节心律、心率、血压等,并随机地改变血的流量和血液中物质能量的供应,就是这种本能感觉和反应而造成的生物的物理、化学反应,又通过神经系统中的脊髓、延髓、脑桥、中脑、间脑,乃至上传到动物的皮层区和联合神经组织中,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心理反应,这就是动物式的知觉,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种外向性的心理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并通过面部、内心和身体一一地表现出来,如对外部物质世界的需要、不需要;满足、不满足;喜欢或是害怕等的心理态度,这就是动物式的情感和意志等的心理现象,这些才是动物心理活动的更深的内在根源。
因此分析动物心理活动的内在根源时,应首先认识到它主要不在脑,而是在内脏为首的心。这是因为生命内在新陈代谢的本能需要;是心的主体性作用的本能表现;是因为心血管神经的调节,气血的流量的变化,才会有神经中枢的反射调节,然后才会有动物本能的行为和情感态度等。如气血流量大,充彻全身时,可以肯定这是动物们行为激烈的时候,或者是感情暴发的时候;如气血流量小,就是动物们平静休息的时候。气血流量等的变化,是动物表情的内在物质原因。
因此,可以这样结论:心是动物产生心理的根源和内在驱力和基础,大脑皮层只是动物产生心理活动的机能组织,是动物产生心理活动的另一种原因。总起来说,心与脑两者一体化才是动物心理活动的共同生理基础。没有心力的推动和本能的活动,仅有脑的机能,是不可能产生出任何心理活动的,因为脑失去了内在的驱力和基础,脑的机能是无能发挥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fqyg.ne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