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象数学中华象数学
中华象数学── 隆重庆祝《中医人体内象系统解构》香港发表三周年 象:即人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模拟与把握的结果。数:即符号化与数量化的数字、数列等。中华象数学是指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用象数来模拟事物,以表现事物存在的各种关系与变化的一门哲学学问。 中华象数学沿革(含西方“象数学”) 中华民族文化起源于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然后是女娲补天与伏羲造八卦,八卦的象数为“8”,自此始,中华象数学即告问世。然后是燧火氏的“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据考古发现中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里有成堆的灰烬,那是50万年以前人们使用火的遗迹。 至少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太古之民,穴居野处……有巢氏作,构木为巢”,说的是史前我国传说中的第一代有家的人。河南省中部新郑县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到4900年当年的古村落遗迹。至少与此同一时代出现了,属中华象数学的《河图》、《洛书》,它是我国史前流传至今的两幅神秘图案,《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立。”相传在伏羲时代龙马出黄河身负十数图点,伏羲遂其文画八卦,流传千载,后称《河图》。大禹治水时,神龟现于洛河,背列九文,后为《洛书》。现存的《河图》、《洛书》二者的象数都为“9”,从此《河图》、《洛书》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华象数学的象征与源头。而后来的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等就成为中华象数学的根,这是后话。 公元前约21世纪—约前17世纪,夏朝的《连山》;公元前约17世纪—前11世纪,商朝的《归藏》,两者其象数都为“8”;公元前约11世纪—前256年,周朝早期周文王姬昌囚羑里演《周易》,其象数为“64”。公元前770—前224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晚年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为《周易》作了系统的整理,为其广泛地流传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期比孔子年长的老子作道德经中的“道”,其象数为“1”;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其象数为“1”、“1生2”、“2生3”、“3”生万物;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象数为“1”、“0”。《黄帝内经》(公元前770年—公元20年)阴阳、五行,其象数为“2”、“5”,从此象数学开始应用于中医学,并一直流传到现代。 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也偏重象数学,如,秦勒(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47)认为世界是由水结构组成的。赫拉克利等(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两者象数都为“1”。恩培多克勒(约在公元前492年—前432年)提出世界是由水、火、土、气这“四根”组成,其象数为“4”。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460年—前370年)认定了世界由原子组成的原子论,其象数为“1”。 近代的西方哲学家提倡“唯物论”,培根(1561年—1626年)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万物的本原,物质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运动,其象数为“1”。黑格尔(1770年—1831年)的辩证法,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其象数为“1”、“2”、“3”。马克思(1818年—1883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其象数为“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其象数为“1”、“2”。 公元前1500年—前600年的印度《奥义书》“梵我不二”中的梵我,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世界万象与我同根而生。其象数为“1”或“2”。 东汉王充《论衡·自然》指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象数为“1”。三国诸葛亮(约181—234)设计八卦阵图,成为象数学应用于军事的先驱,其象数为“8”。北宋张载《正蒙·太和》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指出,“气”是世界物质的本原。气的象数为“1”。 南宋朱熹(1130—1200)有“理一”之说,并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又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无有无气之理。”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致无穷。”其象数为“1”、“2”。 明王阳明(1472—1529)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学“惟得其心”,“心其根也”。达到“万物一体”,“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的境界。其象数为“1”。 当代毛泽东(1893年—1976年)《实践论》与《矛盾论》其象数为“1”、“2”。任恢忠(1941年—2003年)《物质·意识·场》中的0点学说,其象数为“0”。 芬笙山人 2012年4月26日于福清市芬笙山人工作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