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4|回复: 0

[中药基础] 人参补气之圣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2 18: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人衔、鬼盖,列为上品。“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考仲景用人参的条文共76处,出现在42个方剂中。《药徵》认为“主治心下痞坚痞硬、支结也,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惊”。《别录》云:“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药性》谓其“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大明日华本草》曰:“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本草经疏》称:“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本草正》谓:“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本草新编》论人参指出:“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   人参自《神农本草经》以来,一直被视为珍贵补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宋代前主要用其生津止渴,益气补虚,金元之后,始用其大补元气以固脱。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医家对人参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应用范围有明显扩大。笔者根据前贤经验及姜良铎老师用药体会,将其归纳为5大功用,现介绍如下。   大补元气   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加人参等,均选人参大补元气,除具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外,还能增强应激适应能力和强心固脱,为拯救虚脱之第一要药。配干姜、桂枝以补气回阳,除阴霾,治表证误汗吐下,致阴竭阳亡,或直中三阴,下利不止,四肢厥逆,脉微细者。可单用人参15~30克浓煎取汁服,即(独参汤)有明显补气固脱之效。如大失血者,尤当独重用人参补气摄血,此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也”。陈士铎云:“人参脱于一时,血失于一顷刻,精走于须臾,阳绝于旦夕,它药缓不济事,必用人参作一剂,服以救之。”   近年以人参或参附汤、生脉散之煎剂或注射液救治各种心力衰竭、休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补五脏   补心定悸,主胸痹,心动悸   仲景用人参汤治疗“胸痹,心中痞气”;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九痛丸治九种心痛,皆用人参安神定悸。《神农本草经》曰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药徵》云:“人参治心下痞硬而悸也。”《名医别录》谓人参能“通血脉,破坚积”。《证治准绳》养心汤、《济生方》之归脾汤,皆用人参治心悸,失眠,脉细弱者。《圣济总录》卷55用人参配吴茱萸治疗胸痹心痛。   现代临床用人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每每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补脾养血,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   人参甘温入脾经,补脾益气,振脾阳而资化源,有气血双补之效,为补脾要药。具有改善消化吸收、代谢功能,能促进血清蛋白合成,刺激造血器官,促进造血机能旺盛。故常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司,生化无权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谷不香,脘腹虚胀,大便溏泄者,配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如兼寒者加干姜温中祛寒;脾气虚极,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之证者,伍黄芪、白术、升麻、柴胡、桔梗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肌肉张力,有升阳举陷之能。   健脾调中,主吐利   人参为补益脾胃之要药,且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滞,故止呕尤为专长,善疗虚寒性吐利。吴茱萸汤治疗胃阳不足,寒饮内停,或夹肝气上逆所致的呕吐;《外台》黄芩汤主凡中寒气少之干呕下利;大半夏汤证亦为虚寒性的胃反呕吐;干姜黄黄连人参汤所治之证,为素体阳虚不足,感受寒邪以后又经吐下,致脾气下陷,寒盛于下而吐利并作;桂枝人参汤证是虚寒性协热下利;理中丸治疗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此里寒重当用理中丸先温补中阳,使阳复寒消则吐利自除。   仲景在应用以上诸方中均用人参健脾和胃,调畅中州,治疗呕吐时多用生姜、半夏、吴茱萸相伍;治疗下利时多与干姜合用;夹有郁热者可配黄连、黄芩;兼有表邪者可加桂枝解表,调和营卫。   益智安神,主心脾两虚证   《神农本草经》谓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本经疏证》云:“人参为阴中之阳,其力厚,其性醇,故举安精神,定魂魄,而补五脏之征验具矣!”人参大补元气,化精微,生阴血,为益心气、通百脉、和五脏,养精神之要药,故能益智安神。多用治心脾两虚而致的失眠头痛,惊悸健忘,神疲倦怠,精神恍惚等症。方如《济生方》之归脾汤,补脾养心安神;《摄生秘剖》之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安神。   补肾助阳,主少阴阳虚,阴寒凝滞证   人参禀性中和,气冠群草。补气助肾阳见于附子汤,治疗“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及“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成无己曰:“少阴肾水而主骨节,身体疼痛,肢冷脉沉者于阴也。”方中人参、附子相伍温补少阴心肾,以壮火之阳,而阴自和。陶御风在《临证本草》指出:“凡用参救绝,无非补肾,肾气不生,绝必难救,然救绝者,肾不至全耗,不必用参,肾若至绝,则不得不用参。人参气味阳多于阴,少用则泛上,多用则沉而下。但入肝肾须与熟地、山茱萸牛膝等药同用,有补气生肾水之妙。”   人参有强肾起痿之功,治疗老年性继发性阳痿和性交次数减少、勃起困难、早泄、射精不足或丧失性欲者,均有一定疗效。   补肺定喘,主肺痿,咳逆上气   人参益肺气而充百脉,大补肺中元气。脾为土,肺为金,土能生金,仲景把这一相生关系应用于临床,用培补脾土的药物来治疗肺金的病变,如用千金生姜甘草汤治疗肺痿。陈修园指出:“中者土也,土能生金,金之母,即资生之源也,夫肺痿咳唾涎不止,咽燥而渴者是中土虚,水气逆,阻其津液不能上滋也,方中生姜甘草汤者,君生姜破饮行阳,蒸津液上滋,佐以人参,入太阴,振脾中之阳,育肺中之阴,又以大枣、甘草助之,为资生之始,令土旺则生津制水矣。”“咳逆上气,咽喉不利”,用麦门冬汤培土生金,方中人参养胃益气,使胃得养而气能生津。炙甘草汤治疗肺痿,方中人参也是起补土生金的作用。   如肺肾两虚之喘咳者,配蛤蚧、胡桃肉、肉桂补肺益肾,纳气定喘。近年用之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之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心肺功能不全的哮喘,均有良效。   益气生津   人参味甘微苦,善补气益阴,生津止渴。《神农本草经》云:“止消渴”。《本草纲目》论人参之主治云:“止渴生津液”。《本草经读》曰:“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参者,只有一十七方,新加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皆因汗吐下后,亡其津液。”仲景用白虎加人参汤治自汗不止之“渴欲饮水”;竹叶石膏汤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麦门冬汤用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皆取人参之清润以生津止渴。小柴胡汤方后云:“上七味……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此亦说明用人参之意,旨在生津。   仲景还用四逆加人参汤回阳益阴,治霍乱病亡阳脱液的证候。以上皆说明了人参具有益气生津补阴之功能。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治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人参可补内虚助生发之气,使少阳之邪透达于外,以达安内攘外之功效。旋覆代赭汤以人参治痞;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以人参佐厚朴、生姜、半夏消腹胀。余如治寒热往来的小柴胡汤,治日晡所发潮热的柴胡加芒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的柴胡桂枝汤等,均用人参。   由此可看出,小柴胡汤确实是和解之专剂,但柴胡、黄芩只是和解外邪,真正和解表里者为人参。   扶正祛邪   人参大补元气以助正气,《神农本草经》谓“主补五脏……除邪气”;《药性论》云“主五劳七伤,虚损微弱,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本草纲目》谓可治“男妇一切虚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如增加T细胞,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与应激能力。人参与祛邪药合用,对正虚邪实或邪未尽而正气先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的作用。如桂枝人参汤治“太阳病,外证未除,又见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用治太阳病“身疼痛,脉沉迟者”;竹叶汤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均取人参扶正祛邪之功。后世之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均从之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4-12-22 18:54 , Processed in 0.1332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