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参与“一带一路”意义重大 引用《参考消息》2018年8月28日报道 加拿大《环球邮报》8月26日载文《海水稻在中国的“一带一路”雄心壮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说,40多年来,袁隆平一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工作让稻田的产量增加,帮助缓解了中国各地的饥饿状况。
而现在,这位88岁的中国最著名科学家之一发现自己又成了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另一个科学奇迹:培育一种能够在咸水中高产的水稻。这项创新让他再次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人物,尽管他已是耄耋之年。
事实上,中国在利用“大米外交”推进其国际目标幷缓解国内粮食需求之际,重新发现了他的价值。海水稻也正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新内容。
这种水稻在基因上做了改进,有望将大片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转变为高产的农田。
目前中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利用“一带一路”基金在迪拜郊区的沙漠中建起了一块试验田。中国官方媒体称之为“国礼”,幷说袁隆平的研究团队始终秉承“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
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其他地区进一步开展海水稻试验的计划已经在筹划之中。
科学家早就想方设法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不过中国从2012年起就开始大力发展这一技术,当时袁隆平参与创办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科学家开始收集100多个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样本。这种自然形成的品种通常产量过低,没有商业上的可行性。
随后,他们利用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技术——他在2004年因此获得世界粮食奖——开始了育种过程。去年,他们种植了187种不同类型的海水稻。收成之高让这一技术发展前景光明。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全世界有9亿多公顷土地是盐碱地。
对于拥有全世界20%的人口和7%的耕地的中国而言,发展海水稻正值其越来越需要确保海外粮食供应之际。中国科学家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将下降,因此会增加对进口粮食的依赖。
齐纳百思咨询公司一名农业领域高级分析师表示:“这实际上意味着,将粮食安全问题拓展到中国国界以外越来越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