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3|回复: 0

全意识与信仰(2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6 2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意识与信仰(2号)
                                                俄华智库 中国芬笙山人工作室(宣)
选自《网上文章》宗教信仰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 作者:余庚男
摘要: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正文
一、宗教信仰
  1、概念、意义: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反应。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2、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它希望直观宇宙,专心聆听宇宙自身的显示和活动,渴望孩子般得的被动性被宇宙的直接影响所抓住所充实。宗教信仰就是一种对自身、对邻人、对世界的人格倾向;一种整体的回应;一种理解问题的方式和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一种生活在世俗层面之上的能力;看到、感到一个超越的维度,并依此而行动。作为一种哲学范畴,宗教信仰,都具有追求“终极”并以之为生活支撑和意义诠释的显着特征。表征着人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它给人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是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是人的精神柱石,是人的全部价值意识的定向形式。为人们提供“应当的应当”作为评价主体价值观念体系的深层内核,是价值评价活动的大前提。信仰从它的生成那一刻起,就满足着人的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理想性需要,信仰一生成就本然性地获得了‘纯正性’的价值本性。
二、人生观、价值观
1、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
  2、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三、宗教信仰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
宗教信仰的价值观:
  (一)救人的价值观
  每一正信宗教都有一完整的救人教义及方法﹐并且也都努力实践救人的信仰。例如﹕佛教倡导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信仰天主基督的人倡导大爱﹑以服务牺牲拯救众人。
  (二)伦理道德的价值观
  每一正信宗教都有自己倡导伦理道德的教义基础﹐以及应该遵守的戒律和修身律己﹑待人接物的规范。
  (三)精神生活的价值观
  每一正信宗教都相信除了世上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的生活及来世的生命。为此特别强调精神的价值﹐重视精神及来世生活。
  (四)慈悲及爱心的价值观
  每一正信宗教的教主都以慈悲博爱为怀﹐他们以言以行以及整个的生活宣导慈悲及博爱的价值﹐也都鼓励信徒以实际行动发挥慈悲及爱心﹐为此创办了许多社会慈善事业。
  (五)正义与和平的价值观
  倡导正义及促进和平在每一正信宗教的经典中都有明文规定。只有一些激进的基要派教徒﹐以卫护正义及保卫其基本信仰为藉口﹐而使用暴力甚至发动战争。其实这并不是正信宗教创始人的原意。请参考KARENARMSTRONG所着《THEBATTLE OF GOD》王国璋所译《为神而战》一书。
  上述的各大正信宗教所有的共同价值观﹐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也受到许多挑战﹐例如妄用人权﹑民主﹑自由等美名﹐而将原本相反自然律的行为合法化﹐使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观念混乱。又如宗教偏激分子﹐以保卫宗教信仰之名﹐使用暴力甚至发动战争等偏差的信仰价值观﹐都急待宗教之正确的教化予以改正。
  四、人类普遍存在的宗教信仰或宗教精神成为人的精神层面的一个重要层面,成为人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也因此对于人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中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为人们提供价值体系的支柱。宗教信仰具有追求“终极”并以之为生活支撑和意
  (二)观照人们的道德生活。在道德信仰与其它所有的信仰类型的关系中,道德信仰与
  宗教信仰的关系最为密切。从历史上看,宗教不仅充当了道德的起源,而且也充当了道德的从现实上看,宗教信仰成为个人进行价值评价活动的前提,进而成为个人践行道德生活的内动力和保障,它主要通过对德行与幸福的统一的承诺和善恶因果报应的理论实现这种作用。
  (三)对人们进行心理调节。如《法句经》中:“在于世界中,从非怨止怨,为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讲的就是我们需要有无恨之心才能在与人和睦相处。当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与生活中不能实现各种人生需要时,宗教信仰则能为人们提供安抚这种心灵痛苦的镇静剂。各种宗教信仰通过对世俗价值就会感到自己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由此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相对不平衡感,甚至引起心灵上的贬抑和对神圣价值的推崇,来缓解、摆脱人们对世俗功利的执著,从而达到心理调节的目的。
(四)给人生带来希望。宗教信仰,指向未来,指向所求的方向,指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中,也正是希望,才是信仰借以对人类本性、历史和社会进行认识与思考的促动和推进力量。所以,宗教信仰往往来自于人的内在需求和对崇高美好的盼望。正是希望把信徒吸引到宗教念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由于具有致上的神圣性而拥有特殊的认同作用。当人们产生无所寄托。

(五)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促使人们在思想上趋向于共同的信和无所依赖之感的时候,宗教信仰把分散的具有相同信念的宗教信徒组织起来,促使他们之五、宗教信仰对人生影响的两面性。
  尽管宗教信仰能对个体的人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其积极性而走向极端,即寄希望于宗教来解决人生中的问题。马克思曾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事实上,宗教信仰对人生的正负两面影响是相互对应的。
  (一)宗教信仰能为人们提供价值体系的支柱,但容易使人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把人对时间诶的认识引入歧途,妨碍人们对时代及社会变化的适应。宗教信仰能对人进行心理调节,降低人们的心里不平衡,但同时它的“前世因果”、“上帝的安排”等内容,容易使人产生宿命思想,消极的去依赖和听任命运摆布,使人逃避现实。
  (二)宗教信仰可以给人生带来希望,但也可以使人沉浸在对跳过的幻想中而盲目乐观,减少自己可能的行为和社会愿望。
  (三)宗教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及个体间的社会交往,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对宗教的信仰会阻止更适合于自我的新的认同感的产生。而宗教信仰带来的认同感还会深深嵌入人的个性之中,使人具有不与对手妥协的排他性格,可能导致拥有不同宗教的个体、民族或国家间的冲突。
  (四)宗教信仰对人生两重性影响,启示着我们要理性的对待宗教。在现代社会里,要注意把宗教的积极影响发挥出来,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其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罗国杰,夏伟东,唐凯麟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5 主编:马德高九年级上册历史书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5-1
  作者:蔡志忠编绘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1-5-1
  王国璋所译《为神而战》。2003年09月29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4-9-17 03:39 , Processed in 0.1276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