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回复: 0

当代名人全意识学正名服务中心时事公告(102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5 21: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代名人全意识学正名服务中心时事公告(102号)
俄华智库  中国芬笙山人工作站  2021年5月28日于高山(市)
袁隆平:让饥荒成为遥远的记忆
以下选自《参考消息》2021年5月25日

file:///C:/Users/ADMINI~1.US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他在杂交水稻栽培方面的重大发现,推动了一场“绿色革命”,让粮食产量大幅上升,进而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摆脱了饥荒
    ●他把杂交水稻品种从中国推向世界各地,也把大量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
    ●他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和不懈追求科学的象征,他鼓励中国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的八字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他实现了自己的誓愿——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他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哀恸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23日报道】题:帮助遏制饥荒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去世(记者基思·布拉德舍、储百亮发自上海)
    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周六在长沙逝世。他在研究高产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突破,缓解了亚洲和非洲各地的饥饿和贫困问题。
    据中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报道。袁隆平去世的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湖南省当地媒体早些时候报道说,袁隆平自今年3月在一个水稻培育基地摔了一跤后,健康每况愈下。
    袁隆平的科研工作让他在中国成了民族英雄和不懈追求科学的象征。他去世的消息传来,举国哀恸。这位身材瘦小、满面风霜的老人在中国家喻户晓。成百上千的人在停放他遗体的殡仪馆献上鲜花。
一  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摆脱饥荒
    设在菲律宾洛斯巴尼奥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育种领域资深科学家乔哈尔·阿里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栽培方面有两大发现。20世纪70年代初取得的这些发现——再加上美国农业科学家诺曼·博洛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小麦培育领域取得的突破——推动了一场“绿色革命”,让粮食产量大幅上升.进而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摆脱了饥荒。
    博洛格已于2009年去世,他在1970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袁隆平的研究可以说影响至少同样广泛,因为稻米是世界上半数人口的主粮,相比之下,小麦所占的比例为1/3。
    1970年,由于在提高水稻产量方面迟迟无法取得进展,袁隆平感到越来越沮丧。他突然想到可以调整一下思路:去中国偏远地区寻找野生水稻品种。从而获得有望带来高产的遗传物质。
    突破终于出现,在中国最南端海南岛的一条铁路线旁。袁隆平的团队找到了一片野生水稻。第二年,袁隆平在中国单独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如何将野生水稻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商业水稻。
    一旦加入了野生水稻的遗传物质,就可以轻松让世界上以自交稻为主的商业水稻实现杂交,从而大幅提高作物产量。
    当时,全世界的水稻科学家都在大谈培育杂交稻。1971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印度农业研究所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研究团队分别发表了三篇与杂交水稻相关的论文。
    袁隆平的论文是第四篇,不过最切实可行,内容也最详尽。阿里说:“袁隆平的论文从技术上讲要好很多。随后,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印度、菲律宾和美国的团队在论文发表后继续开展研究。袁隆平则在第二年就立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品种。为了创造杂交稻,他使用了来自海南的野生稻。
    到1978年,袁隆平已在湖南负责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种植。他后半生的研究工作也主要在湖南展开。此外,他还负责了海南的相关研究,那里也是他今年3月摔倒的地方。
    在同等的插秧、施肥和灌溉条件下,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通常比非杂交品种高出20%到30%。袁隆平以及他带领的不断壮大的水稻专家团队在将杂交水稻品种推向亚洲和非洲各地的同时,也把大量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
    在众多种植水稻的国家,产量的大幅上升让饥荒成了遥远的记忆。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胡永红说:“他挽救了许多生命。”
二 “他把很多时间都花在田间地头”
    周六晚上,在阴沉的夜色中,十几名中国顶尖植物育种专家刚好聚集在辰山植物园室外交响音乐会现场。在音乐家们调试乐器时。科学家们依次谈起袁隆平。
    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并长期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许智宏说,袁隆平对水稻及其生长方式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许教授说:“他的个人兴趣的确高度集中在水稻上,每年他都把很多时间花在田间地头。”自1980年以来,许智宏和袁隆平曾在多个全国性的农业委员会共过事。
    这些植物学家一致认为,袁隆平对中国农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他既是出色的导师。也是优秀的团队带头人,这样一来,他发挥了远比局限于在实验室搞科研和写论文更大的作用。
    中科院教授陈晓亚说:“我认识他在湖南的一些同事,在他的指导下,他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几十年后,从20世纪80年代起,袁隆平作为取得了世界一流科研成果的中国科学家,在国内成了名人。在中国领导人痛苦地意识到其他国家在科学领域已经走在前面的时候,袁隆平取得的发现令中国为之自豪。
    陈教授说:“他的成果成了科学创新的象征,不只是对农业。也是对整个科学领域而言。”
    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取得发现后,一直强烈主张与全世界分享他的突破性进展,而不是用这些突破来实现中国在水稻生产方面的主导。
    1980年,他主动将关键的水稻品种赠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研究所后来用它们培育出可以在热带国家生长的杂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团队还将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印度、马达加斯加等地的农民。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当时称为北平。他的母亲华静教授英语,父亲袁兴烈是一名教师,后来到铁路部门任职。袁隆平经常提到母亲为他树立的榜样。他在20lO年出版的回忆录中说:“她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到她良好的熏陶。”
    袁隆平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由于战争、日本侵略和经济动荡迫使全家辗转于中国各地,他的成长和求学之路并不平稳。不过他说,父母坚持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1949年。他上了大学。选泽在西南地区的一所学校学习农业专业。他没有在农村生活的背景,父母也对他学农心存顾虑。他当初之所以立志投身农业科学。与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去农场参观的经历有关,也与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的田园场景有关。袁隆平在回忆录中写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渴望变得愈发强烈,农学成了他一生的职业。
三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当年袁隆平选择学习农作物遗传学时,这个学科在中国属于意识形态的雷区。中国领导人认可苏联科学家的理论,这些科学家拒绝接受现代遗传学,坚持认为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比如温度——直接改换基因,进而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在课堂之外,袁隆平在管相桓教授的鼓励下,学习了孟德尔等遗传学先驱的理论。
    1953年,袁隆平在大学毕业后进了湖南一所农校当老师,他对农作物遗传学的兴趣不改。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他献身农业的决心有了更大的紧迫感。因为中国陷入了现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袁隆平说,他曾在路边或田间看到过至少五具死于饥饿的尸体。
    袁隆平在回忆录中说:“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袁隆平很快决定研究水稻。这是许多中国人的主食。他寻找可以提高产量的杂交品种。前往北京查阅在农校无从接触的科学期刊。就连文化大革命让中国陷入严重政治内乱的时候,他也没有停下手头的研究工作。
    近几十年来。中国官方盛赞袁隆平是科学家中的楷模;爱国、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人到老年仍不懈工作。2008年,77岁的袁隆平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长沙附近完成了一段火炬传递。
    袁隆平的去世在中国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哀悼。2019年,他和另外七人被国家领导人习主席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中国最高的官方荣誉。据《湖南日报》报道,习主席周日向袁隆平的家属表示慰问,高度肯定袁隆平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袁隆平的遗属包括与他结婚57载的妻子邓哲和三个儿子。他的遗体送别仪式于周一上午在长沙举行。
    就在今年,袁隆平还在研究培育新的水稻品种。
    袁隆平去年在鼓励中国年轻人投身科学的一段视频中说:“我想我没有什么秘诀……我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还用英语引用了科学家巴斯德的话:“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责编  郭一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5-1-8 13:24 , Processed in 0.1424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