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9|回复: 0

《黄帝内经》苍生大医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08: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是公认的中医学理论经典,是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基础。《黄帝内经》主张大我人生,强调生命健康之首要仍改善世道人心,修养和神,淳德全道。除了提倡人天合一,形神合一,辩证论治等医学传统外,更着重强调人类自我文化修养,德行修养,心志修养,追求智慧健康。她展现给我们的是大系统、大生态、大人生、大境界、大医学的苍生医学大观。 (一)﹒大系统观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在《黄帝内经》中,人定位为天地之间的“真灵”。并始终把人的生命现象放在开放的宇宙巨系统之中,所谓:“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人法天侧地,与万物共生,共荣;互依,互存。《黄帝内经》为我们揭示的是人与宇宙万物的大系统观。 故《黄帝内经》言:“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古人从大系统的角度认识到,天道幽远,变化无穷,凡日用事物之间,莫不有天地自然之理。化育万物,皆由地之生成。万物之有情有性者,莫不具五运之气味。能循乎天理之自然,则是非邪正自然分别,而每用无不周详。然元远幽深,五运阴阳的格局与枢机终天不变,定为神机造化。神之为用,触遇元通。所有物种的生化,无有不是造化神机作用的结果。 “五运阴阳”是天地自然的客观规律。风、寒、热、燥、湿,是天之阴阳。木、火、土、金、水,是地之阴阳。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天覆地载,万物化生于其间。阴阳之气,左右旋转不息,虽不可见,而水火为阴阳之征验。先天止有水火,至后天万物至有始终而始备五行,应生、长、化、收、藏终始往返循环之过程。木主春令,其气生长而生万物。金主秋令,其气收敛而成万物,故为生成之始终。上下左右,天地之六合。水火木金,阴阳之四时。在天为气,而气有多少。在地成形,而形有盛衰。上下相感,而太过不及之气,昭然彰着。 《黄帝内经》大系统观充分体现了人是与时空统一的、复杂系统与立体网络统一的有机整体。视人与天地万物有共同一致的客观规律,人为天地之“间气”自然受天道的制约与影响。《黄帝内经》所确立的是以人为本而又不过分夸大人的作用,且必须遵从自然法则的人体医学模式,从而揭示人体生命健康、疾病及其防治规律。 (二)﹒大生态观 五运阴阳,天地六合,天覆地载,性情万物。是《黄帝内经》为我们展现的人类生存大生态观。这种大生态是元远幽深,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之神明造化。故《黄帝内经》言“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并告诫人类“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古人对元远幽深,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之“神明”有客观的阐述。所谓造化之“神明”是指那宇宙穹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莫可穷测。“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所以王冰曰:“合散不测,生化无穷,非神明运为,无能尔也。”孔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应该说,迄今为止,人类对宇宙知之还很有限,况乎古人!“五运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生化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是对宇宙穹苍造化神明,神用无方的公式和符号表述。神明,没有人造的痕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故教“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是对宇宙万物的一种归纳,宇宙万物均为阴阳所衍生。万物皆有情性,万物皆有五运阴阳之气味,万物皆含神明之玄机。万物与神明全息同构。顺之则和,逆之则违。和谐才可共荣,逆乱便生贼伐。 因此,上下左右,天地之六合。水火木金,阴阳之四时。是《黄帝内经》揭示的人体四维大生态观。即在环境空间上再加上一个时间空间。这是最早的时间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五气营运,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一年之中,五运四时寒热温凉之气,日日行一度,终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五运各主一岁,各终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终而复始。五行终天运而无已,才有万物藉化元而始生。“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每时,每天,每月,每年气象变化都有其规律可循,可知,可则。人的生命活动与大气象的变化息息相感,时时相应。“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故治养之要“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所以,《黄帝内经》强调,“上终天气,下毕地纪。”“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着,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使天下万世,子孙黎民,知天地阴阳之数,不罹灾眚之患。此皆圣人忧民之心,德泽下流之不穷也。” 《黄帝内经》所揭示的“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的大生态观是中医学以人为本,慈悲生灵,教化民众,德泽下流,恩惠百姓治未病思想的伟大体现。 (三)﹒大人生观 《黄帝内经》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夫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人本乎地之五行而成此形,以有形之五脏,化五气,生五志,而复通乎天气。人的生命现象只是天地造化,布气“真灵”的一个过程。人与造化之万物仅为天地之“间气”。《黄帝内经》为我们揭示的是人类“无我-大我”的大人生观。 《黄帝内经》揭示的“无我-大我”的大人生观,主张人的情绪变化应顺天承运,人们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指出:“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人须“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于此,五志(情绪)便无所间阻,通乎天气,合于道德,人命方可“德全不危”。 所以,“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可见《黄帝内经》揭示的“无我-大我”的大人生观具体体现即在一个“朴”字。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的人生要求。而是教育民众树立正确人生观,顺天行道,与时俱进,无为而治。即所谓欲无欲之欲,志无求之志,忘物丧我(自我),任物之动。自觉恪守天道健行,“自强不息”,始终秉承地德化育,“厚德载物”的人生本质精神。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人人都能如此治身修为,则天下太平,众生和谐。“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四)﹒大境界观 《黄帝内经》大系统、大生态、大人生揭示了人生大境界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真人之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至人之淳德全道,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圣人之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贤人之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无不彰显出大境界人生。并强调这是益寿强身的必由之路。 而对于医学《黄帝内经》所揭示的是慈悯济世,大慈大悲的苍生大医境界。“黄帝曰:圣念慈悯,欲济群生”。在《黄帝内经》中无不把教化民众,改善人心,顺应大自然生存法则放在重要的地位。明确提出“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的要旨。而且《黄帝内经》揭示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把教育作为医学的首要任务。提倡人人医学,保健医学,自救医学,追求智慧健康。即教育民众自觉修养和神,传敛精神,淘冶意志,充分保护和激发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自愈能力,适应环境,趋利避害,极积预防疾病发生;科学合理杜绝疾病发生后的不良传变;适宜引导康复阻断复发因素。“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五)﹒苍生大医学观 《黄帝内经》大系统、大生态、大人生、大境界确立了中医苍生大医学观。 “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在《黄帝内经》里,人与万物皆为天地之间气,是谓(天、人、地)三才人生。“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人与万物之形器只是借以体现天地布气,升降出入,生生化化之器宇。无形器便无所谓病患。所以人体为一小宇宙,天地为一大宇宙。天地化育之升降出入,即为人体之升降出入。《黄帝内经》的宇宙万物全息同构“人天合一”观,揭示了宇宙和人体最高层次的苍生一体的开放的巨系统体系。 “五运阴阳”是《黄帝内经》揭示出的天地苍生一体开放巨系统的共同化育规律。并由此建立起人体的基础医学理论的“藏象”学说。为人这个天地之间独立形器结构及功能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患过程之认识,提供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同时,《黄帝内经》“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建立起了一日之间经气运行时间、路径及盛衰学说和60年一周期大气象流变的运气学说,提供了时间医学的依据,根据“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的原则,为人们治养提供了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症候预测,疾病发生动向及适时预防疾病发生提供了可供操作的预防预测学技术。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万物全息同构,内涵五运阴阳,同具性味情信。同气相求,五运制节。因而神农尝百草,为人们提供了广茂的天然的食药同源自然药源。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在这里《黄帝内经》所谓“得病之情”, “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为我们揭示了“辩证论治”的医学思想。而且,辩证论治要把天地阴阳,四时经纪,藏府经脉,雌雄表里,治则治法,药物属性,社会人事,心理情志,性格刚柔,经济地位,男女长幼,疾病阶段,病因、病位、病机、传变、转归,常变关系,症候症据等一并纳入辩证体系。 “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藏六府,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不难看出《黄帝内经》在医学史上最早提出了“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和“有机整体辩证观”。 《黄帝内经》有机整体观的辩证体系,包含有巨复杂系统、立体网络及辩证法,“得道”及“道也屡迁”,“通变得常”及“通常达变”辩证光辉思想。人天合一,以人为本,不过分夸大人的本份,充分考虑人的社会心理属性,人文脉络,地土方宜,疾病主体,分辨证候间关系,探求病机,确定中医病名,在“辩”与“论”上下功夫,进行定法、活法、变法乃至机圆灵活,变化无穷的应对与处置。 《黄帝内经》有机整体观的辩证体系,是时空统一的整体,生成演化的整体,辩证的整体,有机和谐的整体,是中医学的根本优势所在。一些疾病,不论是已知的或是新发现的,机能的或器质性的,简单的或复杂的,其诊疗都是在人之健康与疾病全程全域的有机整体上进行的。中医是一理贯通百法、群方治百病,“桴鼓相应,犹拨刺雪污,工巧神圣”。“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有机整体观的核心就是一个“和”字。《黄帝内经》为我们揭示的是苍生大医“以和为贵”的大医学观。“阴平阳秘”,“阴阳自和”是医学对于人类健康的终极目标。人类不应成为苍生的罴主,人类应立足于改善自己,而不要动不动就去拚命改造成自然,改变众生。那样终归带来的是敌视和对抗,从而破坏了苍生的和谐与共荣。只要有人这个形器存在,就不可能绝对没有病患。因此与病相和,带病益寿应成为人们对待健康与疾病的正确态度。 任何形器均有健、旺、终、归的过程。人的躯体也必然有生、老、病、死的天数,人寿天年,无疾而终,器散化灭,一个人的有机生命就宣告结束。如此便是理想的归宿。因而绝大多数人都要与病相守,如得其要,亦可终享天年。这是《黄帝内经》在《上古天真论》中揭示的“形与神俱”的“形神合一”观点。 从“形神合一”的观点出发。《黄帝内经》一再地,返复地强调“修养和神”,“治之极于一”的守神,治神,调神,以神统形的医学要旨 。指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苍生大医观确立医学的本份是关注人性,慈悲为怀;人应是众生同一的大我身份。苍生大医主张人人医学,保健医学,自救医学。把教育民众作为医学之首要任务;把文化修养,世界观调整,心态改善,生活方式改善,工作方式改善,作为治养大药;把追求智慧健康归属医学最高景界。含社会、心理、天时、地利、人文一体的有机整体辩证论治;形神合一,治神为首,众生即药,心身兼治的自然医疗;阴平阳秘,阴阳自和的治养目标,无不展示了经典中医发展的总体方向。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fqyg.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5-1-5 15:16 , Processed in 0.1365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