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在南京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的系列讲座纲要
2010-07-02 11:31转载自 国粹梦谈
最终编辑 国粹梦谈
一、自序(另提供文稿)。
二、讲座导言(一)——从心理学界老前辈的愿望谈起。当今有建立中华心理学的时代任务。现当提出如下二个问题:
1、为什么迄今未能建立起中华心理学?
2、中华心理学当有何特色?
三、讲座导言(二)——先从心理学与阴阳五行之学的关系说起。
1、我的文化导游角色——改变一下做学问的观念。研究传统文化是一种高雅的旅游。
●文化是人类面前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其美无穷。身临其景是一种高雅的旅游。
●学者与老师的任务只是导游——文化导游。我也只是一个文化导游的角色。
2、从几个心理疗法的成功案例理解中国心理学的特色。
3、五行与联觉——五行之学揭示了人类的联觉现象。
●宫、商、角、徵、羽(听觉)
●甘、辛、酸、苦、咸(味觉) 联觉,特殊的认知!
●黄、白、青、红、黑(视觉)
4、介绍一则用绘画治疗忧郁症的古代案例。
5、商调降血压,羽调能安眠,徵调治忧郁——音乐养生中的阴阳五行法则。
6、中华心理学的两大特色——阴阳五行特色与大心理特色。
●阴阳五行特色使中华心理学成为阴阳五行心理学,故研究中华心理学必须有阴阳家文化的基础。
●大心理特色使中华心理学成为大心理学(泛化心理学),故研究中华心理学必须有阴阳家的泛化思维方式。
7、研究阴阳家文化(邹衍之学)的目的。
●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门符合实际的中国传统文化学。
●形成一门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心理学,即中华心理学。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中华心理学的资料极其丰富,堪为半壁江山。
●梳理中医体系,让当今世人重新认识中医,认识中医体系中的心理学——中医心理学。
●梳理中国的文学艺术,让当今世人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特色,并对人类艺术有新的认识。
四、阴阳家在思维(认知)方式上的特色——联想、类比、泛化、形象思维。
1、思属土,既是认知(思维)又是情感——思为诸类情感之母。阴阳家从《黄帝内经》开始,将思纳入情感方面认识(沉思的情感)。
2、泛化思维——从钱学森的一些通信说起。泛化思维是一种类比联想认知,也是一种对概念的放大。钱学森先生高度重视泛化思维其本身就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3、三篇关于泛化思维的文章。
4、泛化思维简介——抽象思维中的概念变化、形象思维中的类比联想、荣格的概念“放大”。
●文火保健杯——对火的泛化认知,形成文火概念:文火是一种温度范围,可界定为37—100摄氏度范围内的各种温度及温度曲线。在对文火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将文火保健杯的热源确定成一个60—100摄氏度(或70—100摄氏度)的文火曲线,从而形成了一个专利产品。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对当今科学的泛化。
●对旅游与文化旅游(导游与文化导游)的泛化。
●对孝道的泛化:对父母之孝→对祖先的尊重(慎终追远)→对祖先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对故土的热爱……。
●对气象学中的大陆度的泛化。
……
5、邹衍思维(心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的启示——古今所见略同(道贯古今)。邹衍思维也是一种类比联想认知。
6、《易传•序卦》中的泛化思维(类比联想)——古今所见略同(道贯古今)。
7、荣格所谓的概念“放大”,也是泛化思维——中外所见略同。可见泛化思维具有普适性。
五、邹衍其人其学——中华阴阳家文化天地里的一棵参天乔木。
1、邹衍其人及10•7%现象。
2、邹衍其学——天地人之学及五德终始概念模型图。
3、邹衍思维——十三字诀(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六、《易》以道阴阳——阴阳家文化概述。“《易》以道阴阳”是《庄子•山水》中所述。
1、阴阳家文化——习惯使用阴阳五行概念模型思维方式的中华文化形式。阴阳家文化是一种模型文化学,这种具有明显概念模型色彩的文化在世界上是独特的文化形式,而且足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阴阳家六经(《易经》、《管子》、《吕氏春秋》、《黄帝内经》、《淮南子》、《春秋繁露》)——阴阳家文化的文献体现,天地人之学的体现。
3、阴阳家六经形成的时间跨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初步梳理方法。
4、《中华传统文化树形图》——中华文化的源与流。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梳理方法。
5、中医学金字塔与中国心理学金字塔——中华文化中的立体智慧。这是一种认知方法。
七、《易经树形图》中的大学问——世界上最早的概念模型研究方法。
1、《易经树形图》——阴阳家的思维特色。其中有分折法与归纳法。
2、《易经树形图》诠释。
3、古今中外所见略同——莱布尼兹发现二进制与对《易经》的诠释。
4、《易传•序卦》中的泛化思维——类比联想。
八、《易经》中的字典与辞典。
1、阴阳字典——类比联想字典。
2、伏羲八卦字典——类比联想字典。
3、六十四卦辞典与384爻辞典(类比联想辞典)。
4、汉字的特色及古汉语的句法认知特色。从《易经》的卦辞与爻辞中我们受到启示:古汉语中没有固定的语法,而却有一个句法认知系统,是用各种句子表意的,是以丰富多彩的句子为表意单元的。这就是古汉语的句法认知特色——成语亦是句子。
九、八卦文明与《易经》心理学。
1、八卦文明——八卦符号系统中的上古文化时代。这也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梳理。
2、《易经》心理学——从《易经》符号系统中看中国人的心理意识。
3、《易经》心理学——占卜学说中的心理咨询学。
4、《易经》心理学——《易经》采用形象思维。
十、《洪范树形图》及《五行图》中的大学问——阴阳家文化中又一重要的概念模型。
1、《洪范树形图》及其诠释——河图洛书与阴阳八卦的关系。
2、《五行图》——阴阳家的思维特色。
3、《五行图》诠释。
4、河图与洛书——商周之际的文化。河图是四象数字系统,洛书是八卦数字系统。
5、概念模型研究方法。阴阳家习惯于用概念模型来认识已知世界,来认知未知世界。这就是阴阳家的模型研究特点。阴阳家不同于儒家与道家之处也就在于此。
十一、黄金分割数列与阴阳五行模型。
1、含三为一图——奇妙的三角形。
2、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阴阳与五行相通,通在黄金分割数列上,并形成思维公理(普适性的公理)。通过含三为一图就不难理解,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
3、简化方法——模型方法。《易经树形图》与《五行图》给出了一种对大自然复杂系统的简化方法。人类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系统皆是复杂系统,只有人类自已所制造的人造系统才是简单系统。前者如天地人及社会系统都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故而易经树形图及五行图启发我们,人类可以用简化的方法认识自然系统这样的复杂系统。自周易产生后,中华先辈就习惯于使用这种简化方法。其实这就是现代科学界常用的模型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在这里也是古今所见略同的(道贯古今,古今一也)。
4、中国的模型哲学——阐述概念模型的哲学。中国历代关于易经研究的义理派所阐述的内容就属于模型哲学。中国的哲学大致就是这种模型哲学,与西方哲学并不相同。
十二、博大精深的阴阳家文化——《天地人之学树形图》与《人间大道树形图》。天地人之学是一门涉及天、地、人及世道人心的大学问。阴阳家文化就是天地人之学,是邹衍天地人之学的放大,它博大精深,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天地人之学树形图》及其诠释。
2、阴阳家文化中的天学——历法学、星占学与五运六气天气预测之学。
3、阴阳家文化中的地学——山川学、河渠学、风水学、物候学、农学与《山海经》其书。
4、阴阳家文化中的世道之学——历史哲学与社会仁政学。
5、阴阳家文化中的人学——岐黄学、人心学及《人学树形图》。
6、阴阳家文化中的世道人心学——中华心理学。
7、《人间大道树形图》及其诠释。当今,中国古代科学被现代科学主义蛮横地挤压着,行将埋没。当今科学主义的极度膨胀,危害了当代人类。天地人之学中的科学与当今科学主义有根本区别,其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性化上,在于善恶上。
●科学有善恶——天地人之学中的科学是善良的科学,是具有人性化的科学。天地人之学中含有两种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阳),另一种是科学精神(阴)。这两种精神都是善的。
●当今科学主义(机械唯物论)是恶的科学意识——生物基因技术、西医技术、电子技术、核武器技术中含有大量罪恶的,反人类的科学意识,并不是中性的科学意识,更不是善良的科学意识。
●科学主义的反对者,当代科学精神的典范——诺贝尔、爱因斯坦、玻恩、奥本海默、萨哈罗夫。他们生平都曾把矛头指向过罪恶的科学主义,揭示了科学主义的非人性化本质。
●当今科学家与科学主义狂人之间只一纸之隔——呼吁科学人性的复兴。
十三、阴阳消息与先秦八历。
1、干支记时及《干支树形图》。
2、先秦八历——阴阳家的科学成就及其人性化。
3、历法—大气动力系统。
4、音历相通——《华夏音律树形图》及其诠释。
十四、知常达变的气候预测学——五运六气学说。
1、知常——《中华气候树形图》。
2、达变——中国气候预测学说和《五运六气树形图》。
十五、中国物候学与《生态五行图》。
1、中华物候学——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气候学。
2、《生态五行图》及其诠释。
十六、《中国皇政树形图》——行政领域内的天人相应观念。
1、《中国皇政树形图》及其诠释。
2、中国古代行政领域内的天人相应观念。
十七、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哲学。
1、五德终始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历史哲学。这其实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概念模型。
2、董仲舒的三统论历史哲学。这也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概念模型。
3、邵雍的四象论历史哲学。这也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概念模型。
十八、《文化五德终始图》及其诠释。
1、文化符应及文化五德终始。
2、《文化五德终始图》的诠释。
3、天道与阴阳家文化的四季盛衰现象。
十九、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季盛衰现象。
1、原始儒家的四季盛衰变化现象。
●原始儒家的春夏秋冬——盛衰变化。
●《春秋繁露》其书——原始儒家与阴阳家的结合。
2、原始道家的四季盛衰变化现象。
●原始道家的春夏秋冬——盛衰变化。
●《淮南子》其书——原始道家与阴阳家的结合。
3、中华佛学的四季盛衰变化现象。
●中华佛学之春。汉明帝时代开始为佛学之春。
●达摩文化与中华佛学之夏。
●中华佛学之秋。
●中华佛学之冬(眼下还处在佛学之冬)及春风吹又生(达摩文化将兴起)。
二十、《世道人心树形图》及其诠释。
1、意识的含义——世道人心。
2、世道人心树形图及多学科研究。
3、二个意识概念模型——东西方在意识认识上的趋同。
●元神与识神——中国传统的意识概念模型。
●潜意识与显意识——弗洛伊德的意识概念模型。
4、《本能需要五行图》——对马斯洛学说的一点新认识。
5、《世道人心树形图》及其诠释——阴阳家的心理学概念模型。
6、关于神灵与催眠术——中华神学。
●神灵就是心理现象,就是心理映象(心理象征)。
●中华催眠术——祝由术。
二十一、识神外的识神——社会识神(人格面具,个体识神的源泉)。
1、《五常图》及其诠释。
2、社会识神——社会认知系统。如思潮、权威思想、民意、民心等。它对个人的认知往往有控制作用,是个体识神的源泉,属于人格面具。
二十二、两个人格树形图——中外古今在人格概念模型认识上的趋同。
1、中华传统的《人格树形图》及其诠释——人格即命。人的命运与人格有关,人格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走向。这就形成了人的命运。也就是说,命运就是人格走向。
●传统人格的测定方法(四柱测定法)。
2、《荣格人格学树形图》及其诠释。对《荣格人格学树形图》作如下诠释:
●两仪层次——内向与外向二种里必多(欲望)的走向,荣格谓之“心态”。
●四象层次——荣格称之谓“心理功能”,包括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者。
●八卦层次——将上述两仪与四象二层次组合而成的八种人格类型。
3、《人格树形图》与《人生四季树形图》——人格要受人生自然变化的影响。这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4、兴趣即人格与《兴趣树形图》——兴趣与爱好是人格的心理外现。我们发现,兴趣与爱好与人格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我们可按照人格树形图,将人的兴趣与爱好作同样的分类,从而形成《兴趣树形图》。这是对人格的泛化认识。我们可以将兴趣分为阴阳两类,于是从人的兴趣中就可以获知其人格特征。
5、人格的先后天测定方法。所谓人格先天,是指中国传统的《人格树形图》中表示的人格现象;所谓人格后天,是指《荣格人格学树形图》、《兴趣树形图》及〈人生四季树形图〉中所表示的人格现象。
6、个性中庸之道——追求人生最佳个性。
二十三、一切唯心造——佛家眼中的内心世界(中国佛学意识观)。
1、佛即是心——中国佛学意识观。
2、认知的对象是信息——这就是“一切唯心造”的含义。也就是说,自从人类产生后,世界就是信息构成的,不是物质构成的。认知的对象就是信息。所谓客观世界,其实就是一个认知过程,没有绝对的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只是一种虚无的存在,一种万变的存在。
3、《八识认知树形图》及其诠释——唯识宗的学问。
●认知春生——五识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五识五行图》)。
●认知夏长——六识(意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
●认知秋收——七识(认识同化系统,自我)对外部世界的辨知过程。
●认知冬藏——八识(记忆系统)对外部世界的忆知过程。其中反复上述的认知过程就是识记,此能加深记忆。八识又分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
●春风吹又生——再一次春生。这就是认知过程中的触景生情现象,也就是在五识的感知下,八识记知了的信息可以再现。
●八识中的回忆——又一轮夏长(否定之否定,名回忆)。一切回忆,都已不再是信息的原型(非回忆),这叫名回忆(大致的信息回忆)。
无限的认知人生历程——一切唯心造,太极即心,太极即理。
二十四、《金刚经》认知方法——否定之否定方法。
1、世界、心、佛法……——世俗概念的了解。
2、非世界、非心、非佛法……——对世俗概念的否定。
3、名世界、名心、名佛法……——以世俗概念的否定之否定。
4、面对疾病的《金刚经》认知方法:
●疾病,不是病——疾病是一种生命需要,是自身机体的自我调节(对疾病的正知正见)。
●不要怕——消除对任何疾病的颠倒梦想,避免恐惧心理。
●不用对抗的方法压制疾病——避免治标式的自身折腾。
●对疾病的人性化处理,用中医治本的方法——上工治未病,控制疾病的并发症,带病延年。
5、面对衰老的《金刚经》认知方法:
●不是老——青山有四季,不会老,人生有四季的自然变化(对衰老的正知正见)。
●不畏老——既无老,又何必畏惧老呢?避免老年忧郁症。
●无为而寿——避免在世俗抗衰老中折腾(个中佛道相通)。
●死而不亡者寿——抗衰老的治本之道(个中佛道相通)。
6、禅宗心学与唯象思维。
二十五、世道人心学——大心理学(心理学外的心理学)。这就是文化心理学的观念。
1、中华心学——宋元明清的文化心理学(心、气、理,一也)。
2、大心理学有一批系列心理舞台——心理空间。古人认识心理学是凭借一定空间展开的,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舞台。这就必须引入关于心理空间的概念。心理空间表示人世间并不仅仅是个体人独自在表现心理活动,而是在人际群体间展开心理活动的,是一种超越个体小范围的空间。这就是心理空间(心理舞台)。
●政治舞台——治国平天下心理学的舞台。
●医学舞台——医疗心理学舞台(中医心理学)。
●伦理舞台——控制人性的舞台。
●宗教舞台——终极关怀的心理学舞台。
●文艺舞台——美感心理学舞台。
●外交舞台——纵横家的游说心理学歌舞台(言语心理学舞台)。
●《鬼谷子》今用——纵横家与医家相通,通在言语疏导疗法上。
●兵家舞台——兵家心理学的舞台。
●医家与兵家相通,通在心理疗法上。
●未来世界认知舞台——卜筮四柱预测心理学舞台。
……
3、世事皆心理,世界皆心理——大心理学观念,文化心理学观念。世界(包括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就是一个心理学大舞台。
二十六、诸子百家心理思想——大心理学研究,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1、《老子》心理学——老子关于“清静无为”与“无为而治”等意识。这是阴柔智能。这就是所谓的节欲论心理意识。
2、《庄子》心理学——庄子的快乐与至乐意识。这是一种自得其乐与相对之乐。这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快乐意识,也是一种美感意识(见《至乐树形图》)。
3、儒学心理学——自强不息意识。这是一种强烈的社会使命观(知其不可而为之)。内含有一种阳刚的智能。
4、兵家心理学——兵家的阳刚心理意识。我们从孙子兵法中考察,大概有“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厌诈”等心理意识。
5、《鬼谷子》心理学——纵横家的言语攻心作用。
6、达摩文化(佛家心学)及中国的心学——达摩文化促进宋元明清的文化心理学(心、气、理,一也)的形成。
……
7、文化即心理——大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研究浮出了水面。在这里,我们必须引进一个叫“社会认知”的概念,要把人类文化看作是一种社会认知。不仅如此,还要把神灵、神话、文化、艺术皆看作是社会象征,看作是心理象征,它们是人的信仰,形成社会思潮、民风、习俗的认知基础,切莫小观。
二十七、《五志图》——情感模型五行图。
1、《五志图》及其诠释。
2、思为万情之母——思维也是情感,而且还是万情之母。将“思”作为情感来理解是从《黄帝内经》开始。这是中华阴阳家对情感认识的飞跃。
3、元神外的元神——社会元神。所谓社会元神,是指社会情感,它包括民风、民族感情等社会性的情感。
二十八、《心药五行图》——心药的五行分类。
1、《心药五行图》及其诠释。
2、心药种种分折。
3、《行意疾病调理五行图》及其诠释。
二十九、移精变气——疾病的心理辨证论治及心理养生。
1、纵横家的启示——言语疏导疗法。
2、认知疗法——不可思议的心理疗法。认知疗法实际上就是智慧疗法,是一种高级的移精变气方法。
3、情感疗法——五志相胜疗法。
4、情感养生——五志相生养生。
三十、阴阳家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探求未知世界的心理现象。
1、中国最古老的卜筮方法(见易传•系辞)与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咨询学(见《史记》中的《日者列传》与《龟策列传》)。
2、四柱人生概念模型。
3、象数联想——预测家的心理素质。阴阳家先知须具有想象的心理素质。
4、天机不可泄,先知有善恶。
5、不可思议的一种暗示后效。接受卜筮者往往会有一种暗示后效。这种暗示后效是通过人格力量起作用的。
6、暗示后效与马利翁效应。
7、命外之命与大命运(身后的命运)——命理终极关怀。
三十一、医易相通与中医模型。
1、王冰的“三圣道”之说与医易相通——中医与《易经》通在概念模型上,通在思维方式上,通在治神(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上,通在人性化及人文精神上。
2、《黄帝内经》其书——开创中医阴阳五行模型医学的时代。这是一部在中华医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其划时代主要体现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的阴阳家开创了阴阳五行模型医学(中医)。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概念模型。
●《黄帝内经》中的治神观念及《华佗针灸法》。
3、中医概念模型种种:《八风树形图》(天人相应)、《中药药理树形图》(本草学原理)、《奇经八脉树形图》、《八纲辨证树形图》(疾病辨证原理)、《阴阳治法树形图》(中医治病方法原理)、《人生树形图》……这些都是概念模型。医生还要善于将临床经验填入其中,发挥医疗保健作用。
三十二、春风吹又生——大医学的悄然问世。当今中医已进入了冬季,有待于春风吹又生,有待于将中医再放大(泛化)。
1、继承中医阴阳五行模型——保存中医之本。
2、弘扬中医文化(阴阳家文化)——对中医的泛化。
3、推而大之——将人类优秀文化引入医学。将原来的医学再增加一个智能医学分支。
4、医佛相通——中医佛学化,佛学医学化。中医与佛学通在心学上,通在治神上,通在大医普济众生上。
5、大医学研究的一种尝试——《健康百岁》平台研究。这也是医佛相通研究的具体化。
三十三、佛学历史的回顾与中国佛学现代化。当今的中国佛学已进入了二千多年来的最低谷,进入了冬季。故而亦有待于春风吹又生。
1、开佛学第二道场——弘扬大乘佛学,避免佛教迷信(野狐禅)。佛学是一种优秀文化,是一种人类文明,佛教应当是一种人生教育与社会教育。
2、大乘《维摩诘经》的启示——发展居士弘法事业,发展多元弘法道场。
3、弘扬达摩文化,走中国佛学现代化之路——中国佛学的与时俱进。
4、重视佛学中的中庸之道——中观论。由此不难理解,不仅医佛相通,而且儒、佛、道也相通,通在中庸之道上。
5、《圣经》中国化——借鉴昔年中华佛学走来的路。
三十四、阴阳家文化与教育。
1、《教育方式树形图》及其诠释。
2、《教育体制树形图》及其诠释。
3、《素质教育五行图》概念模型。
4、关于发展私学的问题。
三十五、从阴阳家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文艺。
1、文艺的象征与个性表达。
2、中国文艺的四季盛衰现象。
3、中国历史上也有过一次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
4、《文艺创作五行图》及其诠释。
三十六、阴阳家文化的兴起与迎接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到来。
1、再论中国阴阳家文化的寒冬。
2、对20世纪主流文化界的否定之否定。
3、钱学森开创的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学名词诠释》。大成智慧学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天地人之学的现代版。
4、中国有古今两种大成智慧学——中国古代的天地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大成智慧学的古代版。
5、钱学森的非凡预言——21世纪的中国新文化运动 →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弘扬阴阳家文化的社会意义。
三十七、总结与后语(另发文稿)。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fqyg.ne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