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1|回复: 0

【转】 在南京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的系列讲座纲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0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07-02 11:31 转载自 国粹梦谈 最终编辑 国粹梦谈 一、自序(另提供文稿)。 二、讲座导言(一)——从心理学界老前辈的愿望谈起。当今有建立中华心理学的时代任务。现当提出如下二个问题: 1、为什么迄今未能建立起中华心理学? 2、中华心理学当有何特色? 三、讲座导言(二)——先从心理学与阴阳五行之学的关系说起。 1、我的文化导游角色——改变一下做学问的观念。研究传统文化是一种高雅的旅游。 ●文化是人类面前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其美无穷。身临其景是一种高雅的旅游。 ●学者与老师的任务只是导游——文化导游。我也只是一个文化导游的角色。 2、从几个心理疗法的成功案例理解中国心理学的特色。 3、五行与联觉——五行之学揭示了人类的联觉现象。 ●宫、商、角、徵、羽(听觉) ●甘、辛、酸、苦、咸(味觉) 联觉,特殊的认知! ●黄、白、青、红、黑(视觉) 4、介绍一则用绘画治疗忧郁症的古代案例。 5、商调降血压,羽调能安眠,徵调治忧郁——音乐养生中的阴阳五行法则。 6、中华心理学的两大特色——阴阳五行特色与大心理特色。 ●阴阳五行特色使中华心理学成为阴阳五行心理学,故研究中华心理学必须有阴阳家文化的基础。 ●大心理特色使中华心理学成为大心理学(泛化心理学),故研究中华心理学必须有阴阳家的泛化思维方式。 7、研究阴阳家文化(邹衍之学)的目的。 ●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门符合实际的中国传统文化学。 ●形成一门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心理学,即中华心理学。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中华心理学的资料极其丰富,堪为半壁江山。 ●梳理中医体系,让当今世人重新认识中医,认识中医体系中的心理学——中医心理学。 ●梳理中国的文学艺术,让当今世人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特色,并对人类艺术有新的认识。 四、阴阳家在思维(认知)方式上的特色——联想、类比、泛化、形象思维。 1、思属土,既是认知(思维)又是情感——思为诸类情感之母。阴阳家从《黄帝内经》开始,将思纳入情感方面认识(沉思的情感)。 2、泛化思维——从钱学森的一些通信说起。泛化思维是一种类比联想认知,也是一种对概念的放大。钱学森先生高度重视泛化思维其本身就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3、三篇关于泛化思维的文章。 4、泛化思维简介——抽象思维中的概念变化、形象思维中的类比联想、荣格的概念“放大”。 ●文火保健杯——对火的泛化认知,形成文火概念:文火是一种温度范围,可界定为37—100摄氏度范围内的各种温度及温度曲线。在对文火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将文火保健杯的热源确定成一个60—100摄氏度(或70—100摄氏度)的文火曲线,从而形成了一个专利产品。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对当今科学的泛化。 ●对旅游与文化旅游(导游与文化导游)的泛化。 ●对孝道的泛化:对父母之孝→对祖先的尊重(慎终追远)→对祖先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对故土的热爱……。 ●对气象学中的大陆度的泛化。 …… 5、邹衍思维(心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的启示——古今所见略同(道贯古今)。邹衍思维也是一种类比联想认知。 6、《易传•序卦》中的泛化思维(类比联想)——古今所见略同(道贯古今)。 7、荣格所谓的概念“放大”,也是泛化思维——中外所见略同。可见泛化思维具有普适性。 五、邹衍其人其学——中华阴阳家文化天地里的一棵参天乔木。 1、邹衍其人及10•7%现象。 2、邹衍其学——天地人之学及五德终始概念模型图。 3、邹衍思维——十三字诀(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六、《易》以道阴阳——阴阳家文化概述。“《易》以道阴阳”是《庄子•山水》中所述。 1、阴阳家文化——习惯使用阴阳五行概念模型思维方式的中华文化形式。阴阳家文化是一种模型文化学,这种具有明显概念模型色彩的文化在世界上是独特的文化形式,而且足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阴阳家六经(《易经》、《管子》、《吕氏春秋》、《黄帝内经》、《淮南子》、《春秋繁露》)——阴阳家文化的文献体现,天地人之学的体现。 3、阴阳家六经形成的时间跨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初步梳理方法。 4、《中华传统文化树形图》——中华文化的源与流。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梳理方法。 5、中医学金字塔与中国心理学金字塔——中华文化中的立体智慧。这是一种认知方法。 七、《易经树形图》中的大学问——世界上最早的概念模型研究方法。 1、《易经树形图》——阴阳家的思维特色。其中有分折法与归纳法。 2、《易经树形图》诠释。 3、古今中外所见略同——莱布尼兹发现二进制与对《易经》的诠释。 4、《易传•序卦》中的泛化思维——类比联想。 八、《易经》中的字典与辞典。 1、阴阳字典——类比联想字典。 2、伏羲八卦字典——类比联想字典。 3、六十四卦辞典与384爻辞典(类比联想辞典)。 4、汉字的特色及古汉语的句法认知特色。从《易经》的卦辞与爻辞中我们受到启示:古汉语中没有固定的语法,而却有一个句法认知系统,是用各种句子表意的,是以丰富多彩的句子为表意单元的。这就是古汉语的句法认知特色——成语亦是句子。 九、八卦文明与《易经》心理学。 1、八卦文明——八卦符号系统中的上古文化时代。这也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梳理。 2、《易经》心理学——从《易经》符号系统中看中国人的心理意识。 3、《易经》心理学——占卜学说中的心理咨询学。 4、《易经》心理学——《易经》采用形象思维。 十、《洪范树形图》及《五行图》中的大学问——阴阳家文化中又一重要的概念模型。 1、《洪范树形图》及其诠释——河图洛书与阴阳八卦的关系。 2、《五行图》——阴阳家的思维特色。 3、《五行图》诠释。 4、河图与洛书——商周之际的文化。河图是四象数字系统,洛书是八卦数字系统。 5、概念模型研究方法。阴阳家习惯于用概念模型来认识已知世界,来认知未知世界。这就是阴阳家的模型研究特点。阴阳家不同于儒家与道家之处也就在于此。 十一、黄金分割数列与阴阳五行模型。 1、含三为一图——奇妙的三角形。 2、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阴阳与五行相通,通在黄金分割数列上,并形成思维公理(普适性的公理)。通过含三为一图就不难理解,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 3、简化方法——模型方法。《易经树形图》与《五行图》给出了一种对大自然复杂系统的简化方法。人类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系统皆是复杂系统,只有人类自已所制造的人造系统才是简单系统。前者如天地人及社会系统都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故而易经树形图及五行图启发我们,人类可以用简化的方法认识自然系统这样的复杂系统。自周易产生后,中华先辈就习惯于使用这种简化方法。其实这就是现代科学界常用的模型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在这里也是古今所见略同的(道贯古今,古今一也)。 4、中国的模型哲学——阐述概念模型的哲学。中国历代关于易经研究的义理派所阐述的内容就属于模型哲学。中国的哲学大致就是这种模型哲学,与西方哲学并不相同。 十二、博大精深的阴阳家文化——《天地人之学树形图》与《人间大道树形图》。天地人之学是一门涉及天、地、人及世道人心的大学问。阴阳家文化就是天地人之学,是邹衍天地人之学的放大,它博大精深,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天地人之学树形图》及其诠释。 2、阴阳家文化中的天学——历法学、星占学与五运六气天气预测之学。 3、阴阳家文化中的地学——山川学、河渠学、风水学、物候学、农学与《山海经》其书。 4、阴阳家文化中的世道之学——历史哲学与社会仁政学。 5、阴阳家文化中的人学——岐黄学、人心学及《人学树形图》。 6、阴阳家文化中的世道人心学——中华心理学。 7、《人间大道树形图》及其诠释。当今,中国古代科学被现代科学主义蛮横地挤压着,行将埋没。当今科学主义的极度膨胀,危害了当代人类。天地人之学中的科学与当今科学主义有根本区别,其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性化上,在于善恶上。 ●科学有善恶——天地人之学中的科学是善良的科学,是具有人性化的科学。天地人之学中含有两种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阳),另一种是科学精神(阴)。这两种精神都是善的。 ●当今科学主义(机械唯物论)是恶的科学意识——生物基因技术、西医技术、电子技术、核武器技术中含有大量罪恶的,反人类的科学意识,并不是中性的科学意识,更不是善良的科学意识。 ●科学主义的反对者,当代科学精神的典范——诺贝尔、爱因斯坦、玻恩、奥本海默、萨哈罗夫。他们生平都曾把矛头指向过罪恶的科学主义,揭示了科学主义的非人性化本质。 ●当今科学家与科学主义狂人之间只一纸之隔——呼吁科学人性的复兴。 十三、阴阳消息与先秦八历。 1、干支记时及《干支树形图》。 2、先秦八历——阴阳家的科学成就及其人性化。 3、历法—大气动力系统。 4、音历相通——《华夏音律树形图》及其诠释。 十四、知常达变的气候预测学——五运六气学说。 1、知常——《中华气候树形图》。 2、达变——中国气候预测学说和《五运六气树形图》。 十五、中国物候学与《生态五行图》。 1、中华物候学——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气候学。 2、《生态五行图》及其诠释。 十六、《中国皇政树形图》——行政领域内的天人相应观念。 1、《中国皇政树形图》及其诠释。 2、中国古代行政领域内的天人相应观念。 十七、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哲学。 1、五德终始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历史哲学。这其实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概念模型。 2、董仲舒的三统论历史哲学。这也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概念模型。 3、邵雍的四象论历史哲学。这也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概念模型。 十八、《文化五德终始图》及其诠释。 1、文化符应及文化五德终始。 2、《文化五德终始图》的诠释。 3、天道与阴阳家文化的四季盛衰现象。 十九、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季盛衰现象。 1、原始儒家的四季盛衰变化现象。 ●原始儒家的春夏秋冬——盛衰变化。 ●《春秋繁露》其书——原始儒家与阴阳家的结合。 2、原始道家的四季盛衰变化现象。 ●原始道家的春夏秋冬——盛衰变化。 ●《淮南子》其书——原始道家与阴阳家的结合。 3、中华佛学的四季盛衰变化现象。 ●中华佛学之春。汉明帝时代开始为佛学之春。 ●达摩文化与中华佛学之夏。 ●中华佛学之秋。 ●中华佛学之冬(眼下还处在佛学之冬)及春风吹又生(达摩文化将兴起)。 二十、《世道人心树形图》及其诠释。 1、意识的含义——世道人心。 2、世道人心树形图及多学科研究。 3、二个意识概念模型——东西方在意识认识上的趋同。 ●元神与识神——中国传统的意识概念模型。 ●潜意识与显意识——弗洛伊德的意识概念模型。 4、《本能需要五行图》——对马斯洛学说的一点新认识。 5、《世道人心树形图》及其诠释——阴阳家的心理学概念模型。 6、关于神灵与催眠术——中华神学。 ●神灵就是心理现象,就是心理映象(心理象征)。 ●中华催眠术——祝由术。 二十一、识神外的识神——社会识神(人格面具,个体识神的源泉)。 1、《五常图》及其诠释。 2、社会识神——社会认知系统。如思潮、权威思想、民意、民心等。它对个人的认知往往有控制作用,是个体识神的源泉,属于人格面具。 二十二、两个人格树形图——中外古今在人格概念模型认识上的趋同。 1、中华传统的《人格树形图》及其诠释——人格即命。人的命运与人格有关,人格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走向。这就形成了人的命运。也就是说,命运就是人格走向。 ●传统人格的测定方法(四柱测定法)。 2、《荣格人格学树形图》及其诠释。对《荣格人格学树形图》作如下诠释: ●两仪层次——内向与外向二种里必多(欲望)的走向,荣格谓之“心态”。 ●四象层次——荣格称之谓“心理功能”,包括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者。 ●八卦层次——将上述两仪与四象二层次组合而成的八种人格类型。 3、《人格树形图》与《人生四季树形图》——人格要受人生自然变化的影响。这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4、兴趣即人格与《兴趣树形图》——兴趣与爱好是人格的心理外现。我们发现,兴趣与爱好与人格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我们可按照人格树形图,将人的兴趣与爱好作同样的分类,从而形成《兴趣树形图》。这是对人格的泛化认识。我们可以将兴趣分为阴阳两类,于是从人的兴趣中就可以获知其人格特征。 5、人格的先后天测定方法。所谓人格先天,是指中国传统的《人格树形图》中表示的人格现象;所谓人格后天,是指《荣格人格学树形图》、《兴趣树形图》及〈人生四季树形图〉中所表示的人格现象。 6、个性中庸之道——追求人生最佳个性。 二十三、一切唯心造——佛家眼中的内心世界(中国佛学意识观)。 1、佛即是心——中国佛学意识观。 2、认知的对象是信息——这就是“一切唯心造”的含义。也就是说,自从人类产生后,世界就是信息构成的,不是物质构成的。认知的对象就是信息。所谓客观世界,其实就是一个认知过程,没有绝对的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只是一种虚无的存在,一种万变的存在。 3、《八识认知树形图》及其诠释——唯识宗的学问。 ●认知春生——五识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五识五行图》)。 ●认知夏长——六识(意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 ●认知秋收——七识(认识同化系统,自我)对外部世界的辨知过程。 ●认知冬藏——八识(记忆系统)对外部世界的忆知过程。其中反复上述的认知过程就是识记,此能加深记忆。八识又分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 ●春风吹又生——再一次春生。这就是认知过程中的触景生情现象,也就是在五识的感知下,八识记知了的信息可以再现。 ●八识中的回忆——又一轮夏长(否定之否定,名回忆)。一切回忆,都已不再是信息的原型(非回忆),这叫名回忆(大致的信息回忆)。 无限的认知人生历程——一切唯心造,太极即心,太极即理。 二十四、《金刚经》认知方法——否定之否定方法。 1、世界、心、佛法……——世俗概念的了解。 2、非世界、非心、非佛法……——对世俗概念的否定。 3、名世界、名心、名佛法……——以世俗概念的否定之否定。 4、面对疾病的《金刚经》认知方法: ●疾病,不是病——疾病是一种生命需要,是自身机体的自我调节(对疾病的正知正见)。 ●不要怕——消除对任何疾病的颠倒梦想,避免恐惧心理。 ●不用对抗的方法压制疾病——避免治标式的自身折腾。 ●对疾病的人性化处理,用中医治本的方法——上工治未病,控制疾病的并发症,带病延年。 5、面对衰老的《金刚经》认知方法: ●不是老——青山有四季,不会老,人生有四季的自然变化(对衰老的正知正见)。 ●不畏老——既无老,又何必畏惧老呢?避免老年忧郁症。 ●无为而寿——避免在世俗抗衰老中折腾(个中佛道相通)。 ●死而不亡者寿——抗衰老的治本之道(个中佛道相通)。 6、禅宗心学与唯象思维。 二十五、世道人心学——大心理学(心理学外的心理学)。这就是文化心理学的观念。 1、中华心学——宋元明清的文化心理学(心、气、理,一也)。 2、大心理学有一批系列心理舞台——心理空间。古人认识心理学是凭借一定空间展开的,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舞台。这就必须引入关于心理空间的概念。心理空间表示人世间并不仅仅是个体人独自在表现心理活动,而是在人际群体间展开心理活动的,是一种超越个体小范围的空间。这就是心理空间(心理舞台)。 ●政治舞台——治国平天下心理学的舞台。 ●医学舞台——医疗心理学舞台(中医心理学)。 ●伦理舞台——控制人性的舞台。 ●宗教舞台——终极关怀的心理学舞台。 ●文艺舞台——美感心理学舞台。 ●外交舞台——纵横家的游说心理学歌舞台(言语心理学舞台)。 ●《鬼谷子》今用——纵横家与医家相通,通在言语疏导疗法上。 ●兵家舞台——兵家心理学的舞台。 ●医家与兵家相通,通在心理疗法上。 ●未来世界认知舞台——卜筮四柱预测心理学舞台。 …… 3、世事皆心理,世界皆心理——大心理学观念,文化心理学观念。世界(包括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就是一个心理学大舞台。 二十六、诸子百家心理思想——大心理学研究,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1、《老子》心理学——老子关于“清静无为”与“无为而治”等意识。这是阴柔智能。这就是所谓的节欲论心理意识。 2、《庄子》心理学——庄子的快乐与至乐意识。这是一种自得其乐与相对之乐。这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快乐意识,也是一种美感意识(见《至乐树形图》)。 3、儒学心理学——自强不息意识。这是一种强烈的社会使命观(知其不可而为之)。内含有一种阳刚的智能。 4、兵家心理学——兵家的阳刚心理意识。我们从孙子兵法中考察,大概有“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厌诈”等心理意识。 5、《鬼谷子》心理学——纵横家的言语攻心作用。 6、达摩文化(佛家心学)及中国的心学——达摩文化促进宋元明清的文化心理学(心、气、理,一也)的形成。 …… 7、文化即心理——大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研究浮出了水面。在这里,我们必须引进一个叫“社会认知”的概念,要把人类文化看作是一种社会认知。不仅如此,还要把神灵、神话、文化、艺术皆看作是社会象征,看作是心理象征,它们是人的信仰,形成社会思潮、民风、习俗的认知基础,切莫小观。 二十七、《五志图》——情感模型五行图。 1、《五志图》及其诠释。 2、思为万情之母——思维也是情感,而且还是万情之母。将“思”作为情感来理解是从《黄帝内经》开始。这是中华阴阳家对情感认识的飞跃。 3、元神外的元神——社会元神。所谓社会元神,是指社会情感,它包括民风、民族感情等社会性的情感。 二十八、《心药五行图》——心药的五行分类。 1、《心药五行图》及其诠释。 2、心药种种分折。 3、《行意疾病调理五行图》及其诠释。 二十九、移精变气——疾病的心理辨证论治及心理养生。 1、纵横家的启示——言语疏导疗法。 2、认知疗法——不可思议的心理疗法。认知疗法实际上就是智慧疗法,是一种高级的移精变气方法。 3、情感疗法——五志相胜疗法。 4、情感养生——五志相生养生。 三十、阴阳家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探求未知世界的心理现象。 1、中国最古老的卜筮方法(见易传•系辞)与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咨询学(见《史记》中的《日者列传》与《龟策列传》)。 2、四柱人生概念模型。 3、象数联想——预测家的心理素质。阴阳家先知须具有想象的心理素质。 4、天机不可泄,先知有善恶。 5、不可思议的一种暗示后效。接受卜筮者往往会有一种暗示后效。这种暗示后效是通过人格力量起作用的。 6、暗示后效与马利翁效应。 7、命外之命与大命运(身后的命运)——命理终极关怀。 三十一、医易相通与中医模型。 1、王冰的“三圣道”之说与医易相通——中医与《易经》通在概念模型上,通在思维方式上,通在治神(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上,通在人性化及人文精神上。 2、《黄帝内经》其书——开创中医阴阳五行模型医学的时代。这是一部在中华医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其划时代主要体现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的阴阳家开创了阴阳五行模型医学(中医)。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概念模型。 ●《黄帝内经》中的治神观念及《华佗针灸法》。 3、中医概念模型种种:《八风树形图》(天人相应)、《中药药理树形图》(本草学原理)、《奇经八脉树形图》、《八纲辨证树形图》(疾病辨证原理)、《阴阳治法树形图》(中医治病方法原理)、《人生树形图》……这些都是概念模型。医生还要善于将临床经验填入其中,发挥医疗保健作用。 三十二、春风吹又生——大医学的悄然问世。当今中医已进入了冬季,有待于春风吹又生,有待于将中医再放大(泛化)。 1、继承中医阴阳五行模型——保存中医之本。 2、弘扬中医文化(阴阳家文化)——对中医的泛化。 3、推而大之——将人类优秀文化引入医学。将原来的医学再增加一个智能医学分支。 4、医佛相通——中医佛学化,佛学医学化。中医与佛学通在心学上,通在治神上,通在大医普济众生上。 5、大医学研究的一种尝试——《健康百岁》平台研究。这也是医佛相通研究的具体化。 三十三、佛学历史的回顾与中国佛学现代化。当今的中国佛学已进入了二千多年来的最低谷,进入了冬季。故而亦有待于春风吹又生。 1、开佛学第二道场——弘扬大乘佛学,避免佛教迷信(野狐禅)。佛学是一种优秀文化,是一种人类文明,佛教应当是一种人生教育与社会教育。 2、大乘《维摩诘经》的启示——发展居士弘法事业,发展多元弘法道场。 3、弘扬达摩文化,走中国佛学现代化之路——中国佛学的与时俱进。 4、重视佛学中的中庸之道——中观论。由此不难理解,不仅医佛相通,而且儒、佛、道也相通,通在中庸之道上。 5、《圣经》中国化——借鉴昔年中华佛学走来的路。 三十四、阴阳家文化与教育。 1、《教育方式树形图》及其诠释。 2、《教育体制树形图》及其诠释。 3、《素质教育五行图》概念模型。 4、关于发展私学的问题。 三十五、从阴阳家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文艺。 1、文艺的象征与个性表达。 2、中国文艺的四季盛衰现象。 3、中国历史上也有过一次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 4、《文艺创作五行图》及其诠释。 三十六、阴阳家文化的兴起与迎接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到来。 1、再论中国阴阳家文化的寒冬。 2、对20世纪主流文化界的否定之否定。 3、钱学森开创的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学名词诠释》。大成智慧学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天地人之学的现代版。 4、中国有古今两种大成智慧学——中国古代的天地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大成智慧学的古代版。 5、钱学森的非凡预言——21世纪的中国新文化运动 →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弘扬阴阳家文化的社会意义。 三十七、总结与后语(另发文稿)。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fqyg.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4-9-20 00:53 , Processed in 0.1207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