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论文为本书作者在中科院心理所,所开办的EAP签约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中,写给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中专家、学者、导师与同学们的一篇心理学论文。鉴于心理学与中医学的密切关系,特选取来与大家共赏。 论心路的形成     给我一个人,让我去塑造成任何类型的人?!                                                        ──摘自某名人日记     提要:一般人在生理表现上,其心理意识状态的常势有三种:即觉醒、模糊和睡眠。觉醒时,外意识主导人的言行举止,睡眠时,内意识主导人的心路发展。本文的重点在探讨人在模糊状态时,中间意识的活动情景,和中间意识在挖掘人的潜能中的作用。     人的心理意识常势有四种临界状态,即生理临界状态、精神临界状态、意识临界状态与心理临界状态(图4-2)。在正常的情况下,这四种状态应该是同步的。如:人在现实意识时应该是觉醒(生理)和显我(精神)的,并具有相当的智力、情绪与感知觉(心理)等等。而人的四种状态如果不同步,或出现紊乱,则往往是一种病态的表现。或是人处在某种特殊状态,如睡眠中的人,仍处在“警戒点”状态中等。 
 
     一、芬笙心理常势图 | 生理状态 
 | 我(精神状态) 
 | 意识状态 
 | 心理状态 
 |  | 兴 奋 
 | 智力    情绪    感知觉 
 |  | 觉 醒 
 | 敏锐 
 | 显 我 
 | 敏我 
 | 自我(理性) 
 | 外意识(动态唯物) 
 | 高峰意识 
 | 现实 意识 
 | ++++     ++++     ++++ ∧∧∧∧∧∧∧∧∧∧∧∧∧∧∧∧∧∧∧ 
 |  | 清醒 
 | 锐我 
 | 主意识 
 | +++      +++      +++ ∧∧∧∧∧∧∧∧∧∧∧∧∧∧∧∧∧∧∧ 
 |  | 惯性 
 | 惯我 
 | 副意识 
 | ++       ++       ++ ∧∧∧∧∧∧∧∧∧∧∧∧∧∧∧∧∧∧∧ 
 |  | 钝 性 
 | 朦我 
 | 痴 我 
 | 背景意识 
 | 下意识 
 | +        +        + ∧∧∧∧∧∧∧∧∧∧∧∧∧∧∧∧∧∧∧ 
 |  | 模 糊 
 | 钝 我 
 | 胧我 
 | 白日梦意识 
 | 中间 意识 
 | +        +        + ∧∧∧∧∧∧∧∧∧∧∧∧∧∧∧∧∧∧∧ ±        ±        ± 
 |  | 浅 睡 眠 
 | 幻我 
 | 原 我 
 | 内我(非理性) 
 | 内意识(静态唯心) 
 | 幻意识 
 | 前意识 
 |  | 睡 眠 
 | 潜 我 
 | 梦我 
 | 梦意识 
 | 潜意识 
 | ○        ○        ○ 
 |  | 深 睡 眠 
 | 真我 
 | 本 我 
 | 真意识 
 | 无意识 
 | ±±±±±±±±±±±± ±±±±±±±±±±±± ±±±±±±±±±±±± 
 |  | 元我 
 | 元意识 
 |  | 抑 制 
 | + 强度   ∧∧∧ 意识流   ○ 任氏零点    ± 信息量 | 
 
 图4-2     二、心理常势中的意识层次     人类最初级的意识层次是“生存”意识。它可听、可看、可比较,是“饿”出来的意识需求。也是人能够安于现状不至饥寒交迫以致饿死“断后”的最基本保证。包括:衣、食、住、行与性等。具体指:食物、住房、女人、钱币等;这些方面是人充实、安全的指标。当然多余的超出了个人所需“堆积如山”的食品、房子和钱币,则只会增加财富拥有者的额外负担和无形灾难,如:只会让强盗与盗贼更加眼红和心痒难熬等等。因为任何个人的所吃、所有、所用都很有限,过量的拥有显然是增加了的胖子身上“多余的肉”,让此胖子雪上加霜,或使人满身的铜臭,以及让胖子更加的“气喘嘘嘘”等。     第二种初级的生存意识层次是“吃饱”了撑出来的“惠存”意识(图4-3),包括:职业、事业、仕途、前途、知识、技术等。任何这方面的追求都是社会进步发达的表现,也是受社会欢迎和众人公认的有“本事”的人。     第三种属中级层次的“钝存”意识,包括:哲学、科学、文化、艺术等,或指面子、名誉、地位、势力等。相对地说是显得略为“清高”、“文雅”的意识行为,这种追求常常超出了一般人的所知,因此很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古代圣贤孔子,他心怀壮志与远大理想,却四处流浪到处碰壁;梵高创造出价值连城的人间奇画,而在世时却并不得志;达尔文的进化论举世闻名,而当时却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哥白尼日心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却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质疑等。这些都是“超凡入圣”所惹的祸,尽管这些人类精英,都充满了天才思想,照样也躲不了,事实上并不为当时的许多人们所接受。     第四种属高级层次的“潜存”意识,包括:宗教、神话、迷信、信仰等;或指:理想、幻想、灵感、愿景等。这些意识行为中常常含有离经背道倾向,有的甚至完全脱离了现实,成为和世俗中的,所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意识途径。     总之,做人想活得“物质”和“实在”,让别人看起来很理想,很吃得开,就应该做第二种人。如果做人想活得很超脱,很“艺术”,很有“文学味”,那就不妨做第三种人。而第一种人显得太苦、太“原始”、太“低级”。第四种人又显得太离谱、太不现实。因此一般来说,理想的人生应该以第二种和第三种为好。     以上所述情况尚未有定论,故仅供参考。 | 生理状态 
 | 觉    醒 
 | 模    糊 
 | 睡    眠 
 |  | 精神状态 (我) 
 | 显    我 
 | 钝    我 
 | 潜    我 
 |  | 心 理 状 态 
 | 心理 
 | 攀比、竞争、求胜、骄傲、邪恶等 
 | 麻木等 
 | 迷信等 
 |  | 心情 
 | 兴奋、活动、愤怒、恼怒、紧张、疑惑、快乐等 
 | 恍惚等 
 | 忧郁等 
 |  | 表情 
 | 笑、喜欢、惊慌、害羞等 
 | 冷漠等 
 | 木僵等 
 |  | 行为 
 | 交通、顾虑、自强、坚强、自信等 
 | 爱、爱心、良心等 
 | 迷乱等 
 |  | 态度 
 | 积极、耐心、轻蔑、容忍、压制等 
 | 嗜好、浪漫、固执、乐观等 
 | 信仰等 
 |  | 意 识 形 态 
 | 形 式 
 | 现实意识 
 | 中间意识 
 | 潜意识 
 |  | 主意识 
 | 副意识 
 | 背景意识 (部分下意识) 
 |  | 表现 
 | 爱好、兴趣、被动体验等 
 | 习惯、执着等 
 | 着迷、成瘾(心理定势)等 
 | 成“鬼”(潜意识不可逆定势)等 
 |  | 方式 
 | 生存 
 | 惠存 
 | 钝存 
 | 潜存 
 |  | 层 次 
 | 生活 
 | 衣、食、住、行、性等。 
 | 事业、仕途、前途等。 
 | 科学、文化、艺术等。 
 | 宗教、迷信、信仰、理想、神话等。 
 |  | 劳作 
 | 作工、种地等。 
 | 写字、工作、学习、知识、技术等。 
 | 绘画、写作、演出、创作等。 
 | 念经、叨念、唱诗、宣誓、祈祷等。 
 |  | 休闲 
 | 饮食、消化、睡眠、休息等。 
 | 体育、散步、武术等。 
 | 吟诗、写字、弹琴、闲聊、唱歌等。 
 | 聚会、活动、交流等。 | 
 
 芬笙心路图4-3     三、心理常势中的心理状态(见图4-2与图4-3的心理状态部分)     四、心理常势中的精神状态(我)     (一)我     我,第一人称,指的是本人意思,而在心理学中所指的就是人的整体精神状态。     我是校长、我是作家、我是医生、我是孩子的爸、我是中国人。我把自己看成是生活的主角,我把自己看成是生活的配角,我把自己看成是生活的观众,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强者,总是把自己看成是生活的编导。     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狂妄自大时想到失败;纵情享受时想到贫穷;洋洋自得时想到对手;沾沾自喜时想到羞耻;自以为是时想到兼听;富有万贯时想到饥饿;骄傲自满时想到怯懦;不可一世时仰望群星。     我保持良好的心境。现在就重视自己本身的价值,放眼未来,付诸行动,并坚持不懈,不停拼搏。沮丧时引吭高歌;悲伤时开怀大笑;痛苦时加倍工作;恐惧时勇往直前。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卑时不知低微;不安时提高勇气,穷困时想象富有;力不从心时想到成功;自甘轻贱时想到目标。     我是凡人,生在世间,活在人间。任凭,我的年龄他们质疑,我的理论他们反对;我的言行他们怀疑,我的长相他们反感;我的奉献他们拒绝,我的穿着他们讨厌。我自由散漫,感情用事,所有行为受性格、人格、品位、欲望、爱好、偏见、恐惧、欢乐、环境、习惯的影响,终日无所事事,象个俗人。     我赞美敌人,于是敌人成为朋友;我鼓励朋友,于是朋友成为手足。我高声表述、颂扬赞美他人事迹;我咬住舌头,不搬弄是非,批评贬低他人缺点。我有一颗爱心,象太阳一样温暖大地,溶化所有正在或已经冰冷的心。     我可以自得,但不能自傲;我可以自守,但不应自卑;我可以自爱,但不要自恋;我可以自伤,但不能自弃。我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我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我把自己征服了是人生的成熟;我把自己理解了是超凡的哲人。     (二)我是谁?     我是谁?有人问,我是谁?在现实中,其实有关我是谁,好象都是毫无疑问的,比如:年龄、性别、职业、信仰等。事实上我就是我,但是我的确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在这些表现中,当此时刻的我,当然还都是我,但是果真如此吗?比如说:人在中间意识、潜意识状态中,是不是还有没有我?我还没有出生时有我吗?我死后有我吗?在哪里?我执着、我入迷、我迷幻、我迷狂、以及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和意识状态中,真正本来的我是什么?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意识的高峰?自我意识的主体、客体和本体是什么?用什么来判断我和我的存在?人吸了毒、睡了觉、入了迷;或处于梦幻疲劳酒醉中;或处于极怒、极悲、极喜中;或已经失忆、变态、疯狂。这时的我还都是我吗?对我来说,什么是虚幻?什么是现实?在其它人心目中的我是我吗?在我自己的心目中我是我吗?如此等等。     “我”,主要指个人所特有的形象、思维、行为、特征等。一家人,听到自家人讲话,走路的声音;看到熟悉的外形、惯有的动作,就知道那就是“我”或且是“我”已经来了。纵观大千世界,明摆着每个人总都是有他自己的特点,包括人格、习惯、道德、待人接物、处事,无一不带着强烈的个人特点和烙印。因此是不是“我”,自家中的每个人都心中有数,也就是说自家人认识自家人,包括各个熟人,以及熟悉圈内的人,都认定我们中有一个“我”,他可以父亲,是母亲,是儿女,也可以是亲戚朋友、熟人,他就是你、就是我。他以具有“我”这个人的强烈而独到的特点生活在我们中,和我们一起“演出”了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人间“喜剧”。这就是真正的自我、本我、真我、现实中的我、本能中我的。他具备有相当完备的个性、心理和各种知觉与感觉,以及具备有相当完善的特有性格和智力。     (三)我在哪里?     有关于《我在那里》有诗曰:我在哪里/谁能知道/请告诉我,叫醒我,“勿忘我”/我在碧蓝的大海边/我在沉睡的森林里/我在翠嫩的草尖上/我在朦胧的花心中/流浪于苍茫的人海/毫不起眼/普通又渺小/任清晨、夜晚流失/自生自灭,从不寂寞/我不做蓝天上的白云/我不是黑夜中的闪电/我就是我/天地间走来了小小的我。     我相信命运,但不相信在床脚下压四个铜钱就能让婚姻幸福美满,又能让夫妻白头偕老。我相信风水,但不相信树一个屏风,排一口鱼缸,就能让人总是逢凶化吉,又可以万事平安。我相信人的因素,除此外这世上的确还有许多神秘的对应关系,但不相信一个人走路时先抬左脚或是先迈右脚能决定此行成败。轮回、因果、报应,万能的上帝与天神在哪里?提升、堕落、永恒的天国、无边的地狱在何方?际遇起落、生死荣辱、决断迷茫、相信不相信。“万宗万法,心内求法是正法,心外求法是外道。”信仰、迷信、科学、神话、宗教,佛经说:“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诸象皆为心的影子,因此一切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如果心澄净了,就可以天天过好日子,夜夜是好时光,更可以处处有福地,事事成正果。《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道见如来。”从真正意义上说,心如果没有了阴影,还有什么能迷惑、能污染我们呢?     有人问:《我是什么?》/我是生命/它不是外貌或年龄,也不是长度/而只是积极的心态/或其厚度、宽度、高度与深度/生命就是出生与死亡/人生的火花/出生是上帝把我交给父母的事实/死亡是顺便告诉了这生命的成果/于是我顿然明白/出生是过程,死亡是节日/是时光的瞬间,永恒的缝隙/因此所有生命都只能兑现于此时此地此刻的这一刹那/以致生有何欢,死有何惧/我只能去寻找现在所拥有的生命/每一天的价值/享受生命,自得其乐/珍惜生命,助人为乐/尊重生命,知足常乐/并生死无悔,乐在其中/年年、月月、日日、时时。     未出来的“我”存在于父亲急切的等待,母亲的百般呵护中;现实中的我生活在世俗的忙忙碌碌中;死去的我在那僵硬的尸体中没有我,这时的我存在于儿女亲人的心目中,熟人的记忆中。人吸了毒,上了瘾,很可能六亲不认丧尽天良,成了面目皆非的我。睡了觉、入了迷的人,天晓得啥知道什么是我。梦幻、疲劳、酒醉中的我,可能是似我非我。极怒、极悲、极喜中的我,可能是毫无理智的我。失忆、变态、疯狂的人,则根本不是“我”。“我”多姿多彩,千变万化,那是处在各种意识状态中的我,自我、本我、真我、幻我、显我、实我、非我、钝我、超我,我、我、我……我是谁?你问我,我问谁?这是一个多么复杂奇怪的我。有诗为证《我无法讨论与宣讲》我六神无主,无法讨论迷信/我饥肠漉漉,无法讨论饥饿/我衣不蔽体,无法讨论道德风化/我无故被打受伤,无法讨论犯罪率上升/我无处可归,无法宣讲仁慈上帝的庇护/我饥寒交迫,无依无靠,怀着一颗痛苦的心,无法宣讲人们的圣洁、高尚与善良/我有血有肉,无法宣讲完美无缺超凡脱俗/我无家可回,且不为人所需要、所爱、所关心,无法讨论。无法宣讲。     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衰我、倾我、苦我、讽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凭我、随我、尽我、容我、让我、由我、任我、利我、誉我、称我、乐我、帮我,我怎么啦?天才晓得我为什么无法对你倾诉,当然“神”未必这样想,因此我的声音你听不到。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别忘了我是“谁”,请认清“我”,理解“我”,知道“我”,那时我将会是一个崭新的我。一个与众不同的不自暴自欺、不狂妄自大、不虚幻变态的实实在在的我。     五、心理的趋势与定势(心路的形成)     每个人都有其个人心理趋势和定势(心路)的形成过程,包括其心理上的偏执、嗜好、心结、情结、脾气、性格、人格和心理状态等等。     比如因某种精神刺激或个人的偏执或兴趣等而去饮酒,喝酒时又为了追求酒酣时的中间意识朦胧而去“一醉解千愁”。喝酒中能让人的酒量事实上达到某种“朦胧度”,是因人、因地、因时和因当时心情的不同而不同的。一般人根本无法准确把握,因此长期与酒为伴的人,最后总会经过:体验、经验、习惯、固执和最后形成上瘾的过程,而让起先自我以为的只是“无法自制”,无可奈何地过渡到“酒精中毒”的地步。     再比如许多人因生存的本能与需要,总是贪财、或好逸恶劳、或想不劳而获。因此有“传销”的人,有盗窃的人,有抢劫的人……他们之中的一些“高手”能够现身说法,让“有心”人去接受“真经”,经“老手”们的反复接触熏陶与斟酌,于是终于便会经过:爱好、执着、入迷、成瘾、成“鬼”等不同心态组成的“心路”。让清醒人坠入“魔穴”而不可自拔,最后成为社会不安的“新一代”坚强“接班人”。     另外一些人心理的心结与心瘾的形成也是这样。比如许多吸毒者,大多数青少年,起先都只是对毒品的惊奇、好奇与诧异,接着是对毒品所产生依赖后果的羞愧与内疚,最后当然都是悔恨,那是撕心裂肺的痛恨,是让人不堪回首的致命“伤疤”。     行为心理学认为,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会让这种习惯,进入相对的稳定期。因此所有人对自己的任何一种行为、想法与观念,都必须十分注意,不管好与坏的习惯,如果这种习惯,被自己或别人验证达21天或21天以上时,那么这种习惯,不管你愿意与不愿意,都可能成为你的信念。有关习惯的形成,可分三个阶段:第一、1-7天左右,刻意、不自然的现实意识阶段;第二、7-21天左右,刻意、自然的中间意识阶段;第三、21-90天的自然不经意的下意识、潜意识阶段。到此所有习惯都可能形成,并逐渐稳定,然后成为你生命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因此老人们常谈:“小时偷拿瓠,大了偷牵牛”。指的就是心路的形成,也就是从小就开始,然后到成年人所形成的心路。因此我们应是从小就去参加或去体验许多好的活动,如唱歌、跳舞、朗诵、郊游、看书、游戏等等,让人从小孩起就有好的体验与经验,并让其成为一种兴趣与爱好,或成为一种执着的好习惯。一些伤筋动骨的能够让人很方便地就进入的“地狱之门”,如毒品,这“玩意儿”应该坚决不碰。否则以身相试其后果,总是会让吸毒者产生生不如死的感觉。总之绝不能因一时好奇与诧异而随便玩玩毒品,更不能去打开这扇“万恶之门”,让自己自找“死路”。     一些好的让我们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吃的,玩的,享受的。充其量也只是愉快、快乐、高兴、欢乐与狂喜和最后快乐高潮的形成过程,当然这过程只是一时性的,而且这快乐形成也是有代价与限度的。长期经常性的触及结果,只会是“身边无风景”或“生在福中不知福”,总是导致快乐感的急速下降。     一些心理上的忧愁、忧郁和心态过敏的形成,其根源也常和日常所为、所遇、所受分不开,如:因不良刺激已经突破了潜意识屏障,形成了潜意识中的心理趋势和定势等。这些已经形成的心理上的病态我们可以采用沟通、倾听和释放或改变自己心态的做法,来取得人的心理平衡。或采用隔离法、中断“病源”,或用时间与爱来“磨去”人们的“心中伤痕”等。     另一些偏执狂的形成,往往是因这些人并不安份守己知足地专注于,自知、自明而自信,而是对自己的“成绩”产生自大、偏激、狂妄非份的想法,酿成了目空一切的恶果。因此所谓的学做人、做人难、怎样做、做什么样的人,说穿了其实就是做人如何点到为止地对心理状态的把握问题,也就是人的心理趋势与定势(心路)问题。     心理趋势与定势(心路)的形成也可以套用一句俗语去比喻,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就是说每个人心中的所有、所想、所欲,以及包括日常的所有行为,只要你“愿意”,或有“兴趣”让这种感觉留在心中并无形地或主动或被动地“心心相应”都可能象“种子”一样,在心田里种下“记忆”。这种记忆就是瓜就是豆的“种子”,就好比人有了一定的某种爱好与兴趣一样,就在心里留下了这种爱好与兴趣的“种子”(痕迹)。经过一定的适宜条件,比如你继续保持并加深了这种兴趣与爱好,便会向着执着(习惯)、入迷(依赖)、成瘾(心理定势)、成“鬼”(心理不可逆转定势)的方向发展,最后就形成了,这种爱好与兴趣的心理定势。     烟瘾、茶瘾、赌瘾、上网瘾……。总之瘾之一字,多少人为之倾倒陶醉,为之昼思暮想……。已经成瘾的人,你叫他改掉,他也知道非改不可,然而你就是用“九头驴”去拉、用飞快的“驷马”去追,也很难、甚至无法叫他们回头。这就是成瘾给人带来的结果。     还有的就是成“鬼”,世上的酒鬼、鸦片鬼、赌博鬼……难道还少,这些源于潜意识的心理的趋势和定势“永恒、寂静”得象“死水”,成为一般的社会上常见不可逆行为,它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多少灾难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做各种各样的人都成,就是千万别做“鬼”,一定要慎之戒之!否则做人成为“鬼”既倾家荡产,又无药可救,那就晚了。     总之世上的所有好人、坏人、狂人、凡人、善人、恶人、傻瓜、疯子等,都是这样“人为”地“制造”出来。他们的心理的趋势和定势(心路)也就是这样地形成了。                                                      林宗山作于高山休闲阁                                                         2008年4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