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9|回复: 0

中华文化与中西医论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2 16: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文化与中西医论战
    中华传统文化萌芽于传说中的伏羲;兴旺于春秋战国孔子、老子时代;发展于汉、唐、宋、元、明、清;一直绵延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止,其一脉相承,源源不断达五千年以上。
    “五四运动”的根本目标是西式的民主与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因此这时期的“海归”如鲁迅等,都批判中医与反中医,其目的就是让中医消亡或全盘西化。后来的事实是西医从此不断强大,逐渐成为主流,中医不断消亡、西化,并逐渐成为“替代医学”。因此从“五四运动”的1919年到2006年的《告别中医中药》,八十七年期间,所引动的全国“科学人士”奋起反中医与所有的中西医论战,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中西方二大文明与文化的相互碰撞。其结果的事实就是,本世纪初我国国情,除中医等少数领域,堂堂中华民族社会的衣、食、住、行几乎所有方面,都已经“向西方接轨”。即:中华文化荡然无存,或已全面“西化”。
    中西医论战的新高潮,从20064月原载于《医学与哲学》杂志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开始,持续到20118月芬笙山人的本书《中医当代科普》的正式定稿,累时计五年四个月。
    准确地说,这次带头反中医的这些人,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更不是社会的一流精英,只是那些“不学无术”或其学术水平确实很一般的“三流人士”。但就是这些人却代表着当代“科学界”,在媒体充分曝光的情况下,让我国当代中医界的所有精英与专家、学者都蒙羞受辱,那是心中的偶像与指路灯塔的轰然倒塌。
    论战终于使人开始深度反思西方文化、科学与西医的整个西方体系对我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医的影响。原本已全部大踏步后退,甚至消亡的东西,又悄然出现。中医全面当代化系列五本(160万字),预示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苏,与中医的正式反击战已经在这次论战中打响。
    论战让中医坐上了,中西两大文明与文化冲突,对垒双方中一方的甲方正位。从而打破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中医西化和科学主义至上的迷信。它又是中华科技(含中医)的播种机、民族文化的宣传队,让国人大吃一惊醒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传统的中华文化与重新珍惜与爱好中医。
    论战说明了一个真理,醒来的中国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潮流,只能说东方而不会讲西方,那是落后、守旧与无知;而二十一世纪时过境迁,当前的事实与时尚却是,如果这时的中国人还只谈西方,而不知道东方,那肯定就是自卑、无能与忘本。今天的中国人早已不是十九世纪时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二十世纪历史的责任让我们吸收与消化西方科学与文化知识确属必要,也无可非议。但二十一世纪灭我文化与亡我中医的一切行为,则如灭我民族,古人云:士可杀,国可破,民族文化不能掉!
22.jpg
    如果十九、廿世纪最大盛事是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世界普及;那么本世纪最大盛事便会是中医复兴所带来的东方文化盛行于全世界。因此这是本世纪我国最大的文化公益事业,中华文明史、文化史、世界科技史、医学史、中医现代化史等,将记住你们。并记下这场千古难逢、百年不遇、激动人心的每一时刻,记下你们所参加的每一场义举,与这场可歌可泣,可留名于子孙万代的,本世纪最大中华民族盛事。
    当前的中华文化与传统中医的地位与处境,仍处处受到西化的压制与侵害。许多人仍分不清什么是西化与中华文化的区别,失去了历史前进方向;仍在中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打着科学幌子,从理论与话语权上打击与诬蔑中医,并借西方科学与西医,而成为出卖中华文化的事实汉奸。
    立即行动起来,做好《中医当代科普》的各项工作,把这场新中华文化之战的首战中医复兴进行到底。从而实现在非西化的新中医带领下,中华文化、科技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让我民族文化快速进入世界前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所有人都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中医复兴而奋斗,这事业需要全中国所有人来参加!
                                                    赵院长、宋若铭
                                                  (企业家)
                        芬笙山人工作室于北京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4-12-22 02:38 , Processed in 0.1547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