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5|回复: 0

[医理探讨] 复泰草堂医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09: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泰草堂医论 中医不被了解的原因 梁漱溟先生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西医无法沟通,因为二者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毫无共同之处。并以为中医无法在理论上说明自己是自身最大的弱点,即使有高明的神医能治好病,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神秘莫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梁先生说中西医无法沟通是有道理的,从前一段时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到现在的西医用中药治病,都证明了西医理论对中医治病原理的不了解与不信认,他们只是承认中药对疾病有治疗效果,并想从中药的化学成分中得到解释。 其实中药治病的作用来自药性的温凉寒热以及药物自身的特殊性情,这一点西医理论是不承认也不理解的。而对中药的君臣佐使的正确运用,则来自对病证正确的诊断,因病与药,方能见效。如果辨证不准,则用药错误,不但不会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目前中医存在的最大问题。 由于受到了自身以及外来所谓权威的误导,很多疾病在治疗上达成了学术上的共识,而实际上从八纲上仔细考察,这种普遍被接受的辩证结论是不正确的,甚至与病证真相是截然相反的。而那些中医学院出来的医生普遍受了这种误导,这就从治疗结果上造成很过绝症。其实并非病是绝症,是不正确的治疗使病成为了绝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糖尿病。西医对糖尿病除不断注射胰岛素之外没有根治的方法,而中医在施今墨等名医的倡导下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同样也令病症缠绵无期。其实,施今墨的辨证是大有商榷之处的,既用玄参滋阴,又用苍术渗湿,本身就很矛盾,甚至还用三黄等凉药降火,更是荒唐无稽。 其实,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很明确的指出,金匮肾气丸主消渴,于水中补先天真火,肾水上升,上焦虚火自然平复。可是现在的所谓中医竟然阴阳不辨,专以六味地黄丸治疗消渴,令真火渐熄,生机转败。杀人于无形,自己尚不知,反以为病之难治,思之诚可恨可悲。 消渴发展到重度糖尿病阶段已是一片寒湿,毫无消渴症状可据,金匮肾气丸中滋阴之药都已经不可再用。但那些医生却仍以滋阴降火为治疗纲领,治到最后终于变成坏证,眼瞎脚烂,一命呜呼。仍不知悔改,照常不误。庸工杀人,当真名副其实。 梁先生说中医无法解释自己的理论是不准确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普通人很难理解中医的理论,而不是中医自身的理论不完善。甚至很多从业医师对中医理论也是一窍不通,只是用两张所谓的祖传秘方到处招摇撞骗,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有的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治好了一半以为己功,治死了一半以为病过。人声鼎沸,混乱不堪。 中医理论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四大经典之外群医往往各执一偏互相攻讦,致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医理又是见仁见智,不以权威之言为准则,所以就很难统一认识。而那些被某种势利统一起来的理法方药,在面对具体病证的时候,又往往无济于事。这样就造成了中医界从古至今的混乱,治病的权柄似乎操在少数神医的手中,普通医生则对复杂的病证失去了治疗的手段。所谓,上工十全,中工十全六七,下工十全二三而已。还没算上庸工杀人无数。其实,并非神医们垄断了医术,只不过是因为中医理论过于高深,那些智力普通的医生知难而退不肯深入,或者虽用功而不得其门径而入罢了。专业人员尚且如此,那些道听途说胡乱猜测的门外汉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所以,并非中医无法解释自身的理论,是人们对中医的理论缺乏深刻真实的理解。就像对于盲人,并非阳光不耀眼,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阳光的视力。 中医如此,佛法也是一样。一切东方学术都有形而上的倾向,是生活在现今时代的物质主义的人们很难理解的。 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中医的产生发展是随着中国传统太极哲学的不断完善逐渐丰富起来的。太极是中国人对宇宙万物产生的初始状态的文字描述,那是一个万物即将萌生的阴阳初判的原始图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太极,二是两仪,即阴阳,三是阴阳之间的中气。中气斡旋,阴阳升降,变化于是生焉,遂产生了万物。种虽万殊,性唯有五,所谓木、火、土、金、水,即五行也。火性炎上,水性下流,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古人对万物五行特征总的概括。火之气为热,水之气为寒,木之气为温,金之气为凉,金木水火是为四象。土之气不寒不热,不温不凉,遇火则燥,遇水则湿,居四象之中,即所谓中气也。寒、热、温、凉、湿、燥,是谓六气,六气即五行在天之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身即小宇宙。所以,人身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莫不与阴阳五行相对应。更以收视反听之内景之学,观察经气运行隧道之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起止走向,及与内脏之对应关系,配以针砭灸艾之法。又将草木金石禽兽之性情及五行六气属性详为划分种类,用作调整人身阴阳五行气化之偏,是谓本草之学,即今之所谓药物学也。    至于诊断疾病之法,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过欲详查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八纲变化也。随后依理施法,处方用药,不过调整其阴阳五行性情之偏,使之归于平和无病之常也。   人之五脏秉五行之气而生,肾居下属水,在卦为坎,二阴居外,一阳居中,体为阴而用为阳,主藏精,其势降极而升,是生气之根本也。心居上属火,在卦为离,二阳居外,一阴居中,体为阳而用为阴,主藏神,其势升极而降,是藏气之根本也。人之身以此水火立极,升降往复,周而复始,是为无病。升降不畅,则火水未济,天地否隔,诸病作矣。   此不过略说大概,辨证施治依次类推,分而求之,千变万化,归而总之,不过阴阳。治病之法,和其阴阳,调其顺逆,补虚泻实,通滞解郁,损有余而不不足,使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神气血复归于阴平阳秘泰然无病之态也。   此乃中医体系认识论与方法论之大概,不如此说则不能彻其来源,尽其底蕴,非故弄玄虚迷惑今人也。   今人不加体察,眩于西医机械理论,误以为科学,百般维护其短,有意忽视其不能验证于实践之事实。而反将中医之屡经实践检验证实之经典理论恶意抹煞诬为迷信,实为真正迷信。其所标榜之所谓科学者,非科学也,实乃为维护彼迷信祭起之昏昏大棒也。迷惑颠倒,一至于斯,真可畏也哉! 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 朱丹溪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惑之者以为不刊之论,实则荒谬不经之言也。 确乎不拔之论当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以人生即一由生向死过程,阳者,生气也,阴者,死气也,阳消一分,阴长一分,人就向死近一分。多一分阳气便多一分生机,自然之理也。君不见冬日之木乎?阳气潜藏,阴气弥漫,枝叶摧折,形容枯槁,阴寒之极,死气临之也。冬至子时,一阳初动,阳气渐复,至于立春之后,阳气敷布,生机渐发,春色渐渐盎然,生命复苏,情志畅然,此亦显而易见之理也。 刘河间朱丹溪乃以天时之变,妄言为常,当火气行时滋阴降火或有一时之效,然时过境迁仍执之以为恒常不变之理,则大谬也,昔之琼浆,今为鸩毒矣。 观今之动辄以滋阴降火统治诸病者,杀人者众,生人者寡,犹执迷不悟以朱刘之言为根据,黄坤载谓彼等为下愚、厉鬼,良有以也。再观近世所谓名医如施今墨孔伯华者流医案,宗刘朱谬论,动辄降火,用药杂乱,不了了之,难得入口见效者,今世宗彼等者又不知凡几,此大众所谓中药见效慢之说所由来者也。 朱刘之过在以妄为常,庸工之过在不知变通。客气不无常变,主气终有盛衰。阳胜阴则动有余,阴胜阳则动不足,此常态也。动为阳,生气也,静为阴,死气也,明乎此则自能识得阴阳死生之变矣。 六气正名 内经所谓六气,医人千古从之,未闻质疑。实则杂乱无章,乱人眼目,开后人无限争论先河。 名不正则言不顺,请先正其名:风、寒、暑、湿、燥、火,此内经所谓六气也。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五行之气也,水气寒,火气热,金气凉,木气温,土气非寒非热,不温不凉,遇火则燥,遇水则湿。寒、热、温、凉、湿、燥,是为六气。风乃六气往来之动象,可寒可热,可温可凉,可湿可燥,乃六气之动,非气本身也。暑者,湿而兼热,火者,为五行之一,皆非气也。 内经所谓六气多风、暑、火,而少温、凉、热,是其体系杂乱明证,后人群说蜂起,各主一偏,实内经指归不确、立论不明有以启之也。 今中医衰极,正统一认识确定理论之时也。吾辈当努力从事之。 阴阳体用论 以偏治偏,药性所以为用也。 后天八卦以水火立极,人身亦同此理。水升火降,阴平阳秘,自然疴疾不起。阳根坎内,阴根离中。自然之理也。本乎上者亲上,水以升为顺也;本乎下者亲下,火以降为顺也。水不上升,无火蒸之也;火不下降,无水藏之也。地气上为云,阴随阳升也,天气降为雨,阳随阴降也。水火既济,地天交泰,则百病不生;火水未济,天地否隔,则群疾蜂起。动生阳,静生阴,阴为体,阳为用。有阴无阳,则体不得用,僵尸也;有阳无阴,则用不附体,游魂也。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言阳气贵重于阴气也。纯阳则仙,纯阴则鬼 。刘河间以阳盛为病,朱丹溪谓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贵死贱生。此黄坤载所以谓此二人为无知下鬼也。 精神论    东属木,已胎火苗,火属心,主藏神;西属金,早孕水根,水属肾,主藏精。精神气血互相转化:精,生命之物质基础也;神,物质之生命能量也。   精温则化气,主生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植物之生根发芽也;   神清则运血,主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如植物之开花结果也。   水居下主升,精化气则木生火;火居上主降,神运血则金生水。   主生长则性向外而进取,主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则性向内而退守。一味进取有丧本之虞,一味退守有失荣之虑。重精者有淫逸之患,重神者有妄想之忧。   精属阴,神属阳,阴成形,阳化气。《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是阴阳并重,精神同宝也。无气之形则死,无形之气则散。但知形而不知气,则轻视生命;但知气而不知形,则难重死尸。   然人活在气,气散则死。徒知形而不知气,但见精而不见神,背离根本,驰骋枝末,轻视生命,远离自然,此西医于治病之学所以远逊中医之故耶? 欢迎来到(www.dangdaizhongyi.com)当代中医网(jk.fqyg.net)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4-12-22 22:46 , Processed in 0.1272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