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5|回复: 0

在“美人鱼”故乡讲述中国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9 14: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美人鱼”故乡讲述中国故事

引自《参考消息》2018年6月4日作者:王卫星
  应丹麦军方邀请,2017年12月10日至14日,笔者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美人鱼”的故乡丹麦。
  在五天四夜的访问中,丹麦朋友与我们讨论了很多话题,但提及最多的还是关于中国的发展战略,因为这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特别关心的问题。女王认为,现在世界的地缘政治秩序正处在转折点,中国是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国的安全影响着世界,也影响着丹麦的安全。因此丹麦要多倾听中国的声音,多了解中国的看法。丹麦皇家防务学院院长尼尔斯·王曾多次访华。他风趣地说:“中国人的问题,如今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了,它是一个国际问题。”笔者点头笑言,这虽然是19世纪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一句名言,但放在今天也依然适用。

一 中国从未想过称霸世界
  此次出访在党的十九大圆满闭幕后一月有余,恰逢美国白宫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在日本解读中共十九大报告。他在解读中偏激地称,“中国正在大胆进行地缘政治扩张”,“中国十九大制定了清晰的国家发展蓝图,将对美国及整个西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因而有欧洲朋友在座谈会上表示,“中国已强大到足以买下整个欧洲”,一方面他们承认中国发展很快,另一方面也很担心中国的发展进程,害怕中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家。有人更是直接指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很厉害,各政党的主要目标盯在拿选票,在家发展上根本没有规划和战略,而中国则不同,他们看到的不是内斗消耗,而是各种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他们甚至认为中共十九大报告就是中国“征服”世界的宣言书,“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中国霸权”的具体体现。
  听完他们的观点,笔者对这些疑问和看法一一出回应。
  世界上有一些人担心强大了的中国会走西方国家扩张称霸的老路,其实这种担心早在4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
  明朝时期的中国物阜民丰,整个国家“就好像是座富丽堂皇的大宅院”。16世纪末(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世界占比80%,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世界1/3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向中国。梳理当时全球影响人类生活的30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国人的发明为175项。万历年间,欧洲有一位传教士启程远赴中国传教,出发前朋友都纷纷跟他说,明朝如此强盛,迟早会来攻打欧洲。这位传教士带着这样的疑惑来到中国并为解开这个疑团整整考察了30年,写了许多介绍中国的书,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位传教士正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临终前在《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给出了最终结论:在结识了朝野各界的中国文人和官员后,发现他们压根没有想过要派军队去占领遥远的欧洲,他们不是装模作样地说我们不打,而是他们心中一点也不想打。
  历史再向上追溯到8世纪,中国唐朝诗人杜甫在诗中就表达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战争观:“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首诗深刻反映了中国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上立足于防御的思想也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
1944年,为了支持中国抗战,美国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中专门介绍道:“中国有四亿五千万的人口,地球表面上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在他们4000多年的历史中,他们从来没有发动过征服战争。他们发明了火药,不是作为战争的武器,而是为了庆祝节日和宗教庆典。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在西元前500年留下了这番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从未想过称霸世界。中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却没有一句记载宣称要武力征服世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灿若星辰,更鲜有人提倡穷兵黩武。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对此,笔者在丹麦皇家防务学院专门作了一场题为《为什么中国采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的演讲,并向丹麦朋友赠送了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砥砺奋进的五年》和中文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十九大报告宣传辅导材料》。

二 中国的成就是干出来的
  座谈中,有欧洲朋友提出“中国的发展是搭了全球化的快车”。笔者坦然地回答道,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参与;希望欧洲抓住机遇,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中国所走的道路是经过百年艰苦探索的。近代中国,“开始学德、日,后来学英、法、美,再后来又学德、意,之后又学苏联。西方的,我们都学遍了,但都碰壁了”(钱穆语)。最后,我们“迷途知返”,所有学人家的路都走完了,回过头来才认识到,只有走中国自己的路,才是正道大道。
  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干出来的。中国人的勤劳举世闻名。2017年7月,美国联邦统计局发布了一组关于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的数据,中国位列世界第一,而且劳动总量世界第一。中国男性的劳动参与率达到90%,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0%以上。相比之下,美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65%,英国61%,德国60%,日本只有58%,法国和印度低至55%。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从1990年至今,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始终在70%以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感叹道:“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面对这样个“完全投入,永不停息投入”的勤劳民族,它的发展能不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吗?
  中国今天的发展也应验了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考察了34年的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预言。他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特性》中写道:“要是所罗门的‘勤劳致富’是对的,中国应该是地球上最富饶的国家。”“他们通过举世无双的勤劳会赢得丰厚的回报。”“可以肯定,这个民族的天性,能以身体的活力为后盾,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未来。”勤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石和杠杆,中国强劲发展的背后还有着不可比拟的历史积淀。中华文明延绵不断数千年,累积了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沉淀出几千年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既有着承受灾难的毅力,更有克难制胜的智慧。
  回顾世纪之交,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忙着搞“拳击赛”,唯有中国在一棒接一棒地跑自己的历史“接力赛”。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经验,脚踏实地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友善和文眀”的崛起,将会造福其他国家,而不会威胁任何国家。

三 需要全面看待中国国情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在世界上引起轰动、反响热烈。我们党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本世纪初各国发展面临多种问题和困惑的时候,为全世界全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了一个“中国模式”、一个“成功模式”。
  笔者说,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它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实质上,是描绘了幅中国未来发展的路线图。路线图,对老百姓而言,是盼头;对执政党来讲,是鞭策。没有盼头,老百姓就会丧失对党和政府的希望;没有鞭策,执政党就会出现懈怠。
  理解中国,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待中国,不仅要看取得的成就,而且要看到现在的困难与挑战;不仅要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更要看中国的西部,看偏远的农村。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其GDP约3128亿美元,人均5.6万美元。丹麦有着标准非常高的福利政策,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因此,当笔者讲述中国西部的贫困问题时,会场片寂静,许多参会者露出惊讶的神态,可以看出他们此前对这些一无所知。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在华盛顿州的欢迎宴会上演讲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国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中国还有7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则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城乡有7000多万低保人口,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这两年,我去了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看望了很多贫困家庭,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让人民脱贫致富、幸福生活才是中国领袖最关心的事情。
  这几年,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在2016年全球人均GDP排行中,中国仍排在第73位。现在还有3000多万人需要脱贫,解决温饱问题。中国人均收入仍然处于世界的中下水平。十九大后的中国仍是一朝气蓬勃有所作为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爱好和平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中国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会后,专程回国陪同代表团的丹麦驻华武官卡森·拉斯姆森准将说,他来中国3年多,中国有令人羨慕的发达与繁华,也有令他担忧的贫困和落后,他十分钦佩中国发展的努力,也对中国精准扶贫的决心和行动抱有信心。

四 世界将由对抗转向对话
  中国社会是一个知恩感恩的社会,人们一直把祖国比作母亲,热爱祖国就是热爱母亲,所以,在涉及国家利益问题上,中国人是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的;对于那些向中国抛出友谊橄榄枝的远方朋友,中国人也是绝对铭感于心。
  丹麦是自1908年起唯一同中国有着不间断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1950年5月,新中国刚成立半年时间,西方国家中丹麦率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开启两国交流合作的大门。改革开放初期,包括丹麦在内的欧洲国家在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给中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就有丹麦朋友的一份功劳。欧债危机发生后,我们主动施以援手,对一些欧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未来我们仍愿与包括丹麦在内的欧洲国家广泛开展互利互惠的全方位战略合作。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圈和世界正进入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期。这种变革对中国是“关键一跃”,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质的飞跃,阔步进入新时代。对于整个世界格局来说,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漫长的人类历史无非是三个阶段:一是相互隔绝,二是相互对抗,三是相互对话。未来世界走向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是由对抗转向对话。不管是自愿自觉,还是迫不得已,对话的时代已经到来。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这是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第一次以和平、谈判为主轴处理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关系的文明新时代。马丁·路德·金说过:“人们之所以相互敌视,是因为相互害怕之所以相互害怕,是因为相互不了解;之所以相互不了解,是因为相互不能沟通;之所以相互不能沟通,是因为彼此隔阂。

五 打造中丹关系“收获之年”
  几天的交流过后,尼尔斯·王等纷纷表示,这次交流让他们对中国改变了看法,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相互之间也成了好朋友。更巧合的是,笔者与尼尔斯·王是同年生人,也是同年参军服役。和笔者闲谈时会兴致勃勃地给笔者讲他两个小孙子的故事,笔者也给他讲小外孙俏皮的趣事,这时的我们不再是会谈中的军官代表,而只是两个畅谈儿孙之乐的长辈。他还特意送了一盒丹麦曲奇饼干,让笔者带回家给小外孙品尝,要告诉孩子,“这是丹麦将军爷爷送给他的礼物”,并希望以后他来中国旅游时,小朋友们能够见面相识,将丹中友谊传承下去告别宴会在卡斯特雷特要塞的海军军官协会举行。晚宴上,受丹麦朋友的热情所感染,笔者发表了次即席演讲说,我是第一次访问丹麦,但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对中国人民来说,丹麦是重情重义的国家。
  中国和丹麦虽然分处亚欧大陆东西两端,远隔万水千山,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中国人的心中,丹麦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安徒生童话自1913年介绍到中国,100多年来有很多中国孩子都是听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
  《海的女儿》中人鱼公主的故事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不看美人鱼,不算到哥本哈根。”2010年,小美人鱼首次告别家乡,远赴重洋到中国开启了中丹建交60周年文化交流的序幕。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游客得以近距离亲近美人鱼,极大激发了国人赴丹麦旅游的热情,以致中国赴丹麦游客数量从2009年的5万人次,猛增至2016年的21.8万人次。
  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时指出,要将2017年打造成为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收获之年”。中国目前是丹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在欧洲国家中,丹麦的人均对华出口额和人均对华投资额双双位居第一。丹麦也是亚投行第一个来自北欧的创始成员国。
  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共同的担当,也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晚宴接近尾声之际,尼尔斯·王将军专门为中方代表团安排了一个小惊喜——两名丹麦皇家乐队的成员头戴毛茸茸的黑色熊皮帽,身着黑衣蓝裤古军装,敲着军鼓、吹着风笛步入宴会厅,为我们表演、与我们合影,并一路演奏着将我们送上车。车上车下,两国代表互相挥手作别,言短情深。虽然出访这一曲至此结束,但笔者相信中丹友谊之歌将不断传唱下去,更加优美动听。(作者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4-10-18 22:33 , Processed in 0.1966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