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4|回复: 0

“两路一廊”让二连浩特焕发生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1 22: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路一廊”让二连浩特焕发生机

选自《参考消息》10月18日报道(文/张汨汨 秦富梁 蔡伟)
  风吹草低,或浓或淡的绿色仿佛层层浅浪,漫过起伏的大地。内蒙古二连浩特,这座草原上的城市,东西南三面与美丽富饶的苏尼特草原相邻,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隔界相望。地处中俄蒙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的“发展之路”计划在此交会对接,这座北国边陲的明珠城市,正焕发出成长和振兴的熠熠华彩。
二连浩特国际换轮库的工作人员在给列车更换底盘(连振 摄)
从“万里茶道”到通商重镇
  二连,古又称“玉龙”“伊林”“额仁”等,都是蒙古语音译,语出当地一处盐池“额仁达布散淖尔”。“额仁”意为“色彩斑斓”。想来当年这里碧草如茵,鲜花盛开,草原中的盐池映着天光,泛起五彩斑斓的色泽,的确是茫茫天野间的奇景。远近牧民驱赶的牛羊,到此舔舐盐粒,补充营养,逐渐形成天然的牧点。
  二连的真正发展离不开一条贯通万里的“茶叶之路”。中国茶于数百年前成为欧洲各国最流行的饮料。当时的茶商们将福建、两湖的砖茶装入竹筒、篾匣,甚至用动物膀胱密密封裹,在马嘶驼铃声中北出张家口,越过草原,横跨西伯利亚针叶林荒原,翻越乌拉尔山脉,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这条跨越1.3万公里的国际商道,被称为“万里茶道”。
  官来民往,商旅纵横,二连成为草原荒漠上一个重要驿站。到了20世纪初,旅蒙商人启动汽车运输线,二连时称“滂北站”。1956年,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开通,“二连镇”成为万里行程中的一站。1966年,二连浩特市(“浩特”蒙语意为城市)的概念首现历史视野……
历史的车轮驶入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勾连大漠南北、贯通大陆东西的二连浩特,幸运地成为国家开发开放棋盘上的重要棋子,开始了华丽变奏。
“口岸最明显的变化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蒙两国关系正常化、开始经济贸易合作之后。”二连浩特市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李风华回忆,边关打通后,各地商贾云集,蒙古国的畜产、矿产从这里输入,中国的粮食、日用品从这里输出,一时间“南有深圳,北有二连”,这座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袖珍之城,成为通商重镇。
经过几十年发展,二连浩特口岸从年出入境人员3万人次、过货量一两百万吨,达到目前的年出入境人员200多万人次,过货量1500万吨,更构建起铁路、公路、航空交织的立体交通网。
滚滚铁流在草原上奔驰穿梭。中国于1999年超越俄罗斯成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中国对蒙贸易在蒙古国总体对外贸易中占比六成以上,而二连浩特市的对蒙贸易额又占中蒙两国贸易总额的六成以上。
“中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就在二连。”二连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原君说,每天有160余种大宗货物和20余趟中欧班列从这里驶出国门。从二连浩特出口的机电产品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50%,生活日用品占90%以上。
国家向北开放的机缘,也给二连浩特市本身带来了巨大变化。
“城市的发展不可想象。”李风华说,“过去都是平房,全市就一条街,现在城市扩大了三四倍,高楼林立,大路十几条,小路数不清。”
在他的记忆里,以前的二连浩特市内黄沙漫漫,行人走路沙子直往鞋里灌。城市开放后,党政领导带着工作人员“用小四轮车推了一个月”,硬是把黄沙推出了城。如今来到这里,街道整洁干净,路边绿树成荫,让人难以想象这本是一座建立在荒漠草原上的城市。
二连浩特境内无地表水,长期以来水质超标六七倍。近年来,市政府下决心投资1亿多元开发第二水源地,开展水质净化工程。2018年工程竣工,二连浩特市民从此“水龙头拧开就喝”,过上了吃水无忧的生活。
“所有投资商来此都要问一句:二连浩特生活条件怎样?投资环境好不好?”刘原君说,“我能够特别有底气地回答:非常好!”
“一带一路”对接“草原之路”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蒙古国在2014年提出了“草原之路”倡议,并于2017年升级为“发展之路”。“两路”相遇,对接发展战略成为双方共识。2014年,中蒙一致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蒙关系迈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如今,二连浩特与蒙古国的合作涵盖了经济贸易、能源、基础设施、金融、气候变化、科教文卫等多个领域。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迄今已举办十届。在2018年8月的“二洽会”上,与会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1个,协议资金达83.18亿元。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所秉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其魅力所在。“让越来越多的蒙古国企业在中蒙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让广大蒙古国人民从中蒙友好中实实在在受益。”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邢海明说,中方将积极贯彻“亲、诚、惠、容”理念,欢迎蒙古国搭乘中国快车,实现共同发展。
对外交流的拓展和深入急需相关人才。201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开始招生,加大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我们正在探索与蒙古国、俄罗斯的多所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的路子。”该校教务处主任哈斯花尔说,中方学生有机会到蒙古国、俄罗斯高校学习,学院自身也承担了数百名蒙古国、俄罗斯、尼泊尔等国留学生的教学任务。
“毕业的学生,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都抢着要。”哈斯花尔说,不少留学生毕业之后留在中国工作。几国高校还互派老师交流学习,交流人员涵盖了从幼儿师范到大学教师多个层次。
中蒙人文交往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刘原君说:“我们正在全力打造‘民心相通示范区’。”尽管“一带一路”和“发展之路”战略都更为注重经贸合作,但中蒙两国民间交往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走进二连浩特市医院,各个科室和窗口都标注着三种文字:汉语、回鹘式蒙文和西里尔蒙文。作为“中蒙友好医院”,二连浩特市医院每年要接诊上千名蒙古国患者。医院专门设立了外籍患者接待处,提供24小时业务咨询。
中蒙医院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丰富。今年6月,受蒙古国扎门乌德市综合医院的邀请,二连浩特市医院开展了“跨境义诊”,外科、五官科、蒙医科的医生们跨越边界线,义务接诊了600多名蒙古国患者。在带去医疗援助的同时,当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也深深感动着中方医生。
“通过一次次交流,我越来越感到,中蒙两国的合作不仅仅在‘钱’和‘物’上,更深层的交流在‘心’和‘情’里,”带队的副院长李慧说,“同在一片草原,大家的心意是相通的,情感是相连的。”
今年八一建军节当天,二连边防检查站官兵在国门前举行集体婚礼。(丁鹏 摄)
“先报效国家,再照顾小家”
繁荣热闹的商贸往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牵引和国民经济带动,也离不开一线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他们就像一颗颗螺钉、一座座界碑,共同保障着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顺畅通达。
作为中俄蒙三国联运客车的必经之地,二连浩特拥有国内最大的国际列车换轮库。由于中国和蒙、俄铁轨的轨距不同,列车必须在这里更换不同的火车底盘,才能出入境。每次国际列车进站,工人们都要排风、撬车、打托架、卸制动,电动架车机缓缓将车厢托起,原底盘被钢丝绳牵出,再引入新底盘……整个过程中,车厢里的旅客甚至感觉不到车体的升降和震动。
工人们说,到了冬天,二连浩特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火车的转向架上冻了三四十厘米厚的冰坨。他们要用锤砸、用手抠,把冰雪清除干净,才能确保裂纹等故障不漏修。工人们挥舞着大铁锤在转向架上爬上爬下,汗水浸湿了棉袄,又被凛冽的寒风吹成了冰壳子。
在一代又一代铁路工人的精检细修下,中俄蒙三国联运客车已安全运行62年。今年7月,换轮库完成了升级改造,换轮数量由原来的更换7节列车延长到14节,效率进一步提高。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国门界碑上的时候,也是二连浩特边防检查站排长伟力斯一天中最陶醉的时刻:“界碑和它们旁边的草地就像涂了一层金色,鸟开始叫了,渐渐地响起了车水马龙的声音,整个国门睁开了眼睛。”
无论寒暑,岗哨上都牢牢站立着执勤的官兵。冬天,他们的防寒面罩结满了冰霜,夏天,炙烤的太阳把他们的脸晒脱了皮,但“国门卫士”的责任和荣耀让他们忘却了寒暑。
除了界碑岗哨,边检站官兵还负责着铁路公路客货运的过境检查,以及过境人员的证照查验。
“口岸每天上午8点开关,晚上闭关。我们每天要早上7点到岗,晚上8点才能回家。”边检站政治处副主任额日登说。2017年,口岸出入境旅客达到22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他们的执勤人员也从4个增加到6个。工作量猛增,官兵们天天加班加点。
任务繁重,许多官兵因长期坚守执勤一线而多次推迟婚期。近年来,边检站每年都为官兵们举办一场“国门集体婚礼”。记者在国门采访时,有幸目睹了今年边检站11对新人的特殊时刻。
“今天正式成为‘军嫂’,还是在国门下举办的仪式,太激动太光荣了。”新娘全然说。她与新郎薛奇男今年1月领了结婚证,但到现在相聚的日子扳着手指都数得过来。薛奇男负责界碑岗哨、铁路货运查验等任务,“一个晚上货运列车二三十趟,基本睡不了觉”。
婚礼间隙,11位新娘相互交流,发现大家都有相同的艰苦,也有相同的荣耀。大家都对自己的“另一半”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先报效国家,再照顾小家吧。”全然笑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4-10-19 04:31 , Processed in 0.12960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