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调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7|回复: 0

中华正名学与《结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2 23: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隆重庆祝《中医人体内象系统解构》香港发表三周年
注:《结构》指“古中医人体结构学”,即“藏象学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孔子
    “中华正名学”即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论”或“认识学”,其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名一般指概念。概念指在人离开事物现场后,仍可留下的事物形象、现象、物象、意象等。而“象”我们知道,它就是人对事物观察、了解、把握与研究的结果。现以每个人都共同所拥有的母亲名称“妈妈”为例。
    人从受精卵,发展到胎儿,又拥有大脑与最初级的思维与感觉,即可感知到妈妈的心跳与呼吸。对于胎儿来说,整个妈妈的形象他无法看到,因此感知到的只是一种心跳与呼吸的“象”,是妈妈的心跳与呼吸现象。
      象的建立(象)
    也就是说人类对事物最初步与基础的认知,其第一个过程便是“象”的建立,“唯象科学”由此产生。古中国人对《结构》的认知,也只能是从象开始。
    象分两种,形而下之器者为物象,进而形成物象西方科学与西医尸体解剖学;形而上之道为意象,进而形成东方意象科学与中医《黄帝内经》中的古《结构》。
      概念的形成(概念)
    人类对事物形成认知的第二个阶段为概念。我们还以“妈妈”的名称为例:
    母亲生下孩子到了婴儿期,其语言能力尚未形成。饿了便哭,哭了妈妈就喂奶。这时妈妈与其四周人都会主动教婴儿讲人生的第一句话“妈”,这个“妈”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第一个概念。
    依借形而下之器的物象科学原理,西医在对人的尸体进行解剖中发现了器官、组织与系统等;用形而上之道的意象科学原理,古中国人运用望、闻、问、切,“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从而发现了人的生命存在时所存在的“内意识结构”现象,即古《结构》的藏、府、经络等的事实存在。
      名的应用(名)
    人类对事物认识的第三个阶段为“名”的形成。仍以“妈妈”命名为例:
    世上的妈,除亲妈外,还有姑妈、姨妈、婶妈、妗妈、奶妈、义妈等,吃奶的孩子,只是“有奶便是娘”,哪认得清。这就必须为这些“女同胞”起个“名”。想让幼小的孩子们对这些“妈”的名称进行落实,往往事与愿违,产生混乱,从而需对名有更高级的需求。
    而与此相类似的是,古中医《结构》中的名也由此产生。
      名的规范(正名)
    人类对事物认知的第四个阶段为“正名”的形成。仍以“妈妈”的命名为例:
    妈有“许多种”,总不能把她们都看成亲妈,这就需要对妈的“名”进行规范,即“正名”。通过“正名”后,各种妈“各就各位”,亲妈脱颖而出,妈妈的正名从此诞生。
    我们认为古中医《结构》“正名”过程曲折复杂,经过了数千年,从远古、中古、近古、当代中国人医患双方互动、认可,与实践的反复考验、认证,其意象科学的涵义已经“千锤百炼”,达到极致。它符合自然事物存在的所有规律,与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知。总之,《结构》与中医临床的所有事实相符,如五藏、六府、经络等,故“正名”成立,可以应用于当代中医的各种临床。
附:“正名”古代皇帝身份的国宝──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原材料,据古书记载,那就是来之不易的和氏璧。公元前2384月,年满21岁意气奋发的秦王赢政,开始亲政,这时秦国的政局,开始变得非常动荡。起先是王弟北长安君企图夺取王位,举兵叛乱。紧接着的是天降暴雨,黄河泛滥,慧星出现等一连串的天灾,致民心大乱。更麻烦的是因宫中太后赵姬长期摄政,所形成的几大集团,在秦王亲政后,矛盾开始激化,这是人祸。秦王当机立断,连续粉碎了嫪毒、吕不韦等叛乱集团,取得了开创帝国伟业的阶段性初步胜利。
    为了平息刚刚发生的天灾人祸所带来的人心动乱,更为了进一步安定民心,让所有当官的属下和为民的百姓以及自己都相信,我这个秦王是有来头,信得过,是名正言顺的“正宗皇帝”。便命令后来当上丞相的李斯,用和氏壁刻了一个,代表上天授权的信物,皇帝的“身份证”——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此后传国玉玺就成为古代“正牌”皇帝的象征。有了这个信物,这个皇帝才是正品的正了名的真皇帝,是“真命天子”。否则就是冒牌货,是“黑户口” 皇帝。
    到了秦末,没当几天皇帝的无用秦三世子婴,就把这个皇帝正名的信物,号称品牌国宝——传国玉玺,白白地拱手送给刘邦。后由刘邦开始,传到西汉末年,玉莽想篡权,首先争的也就是这个做皇帝用的品牌国宝。时此宝由孝元太后掌管,小皇帝刘婴才两岁。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一怒,玉玺就摔残了一个角。后来这个残角就用黄金补上了。经过许多年的战乱,国宝又到了开创东汉王朝的皇帝汉光武刘秀的手里,一直传到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少帝仓惶出逃,把玉玺给弄丢了。三国初,孙坚部下在洛阳宫中的井里打捞出一具宫女的尸体。并在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孙坚大喜,以为这下皇帝非他莫属了。不料有人把这事告诉了袁绍,袁绍就扣了孙坚的老婆,并依势逼他交出玉玺。至曹袁宫渡大战,袁绍兵败,不久身亡,玉玺复归汉献帝。至此玉玺经历秦朝三个皇帝;西汉、东汉二十四个皇帝;秦、汉二朝共二十七个皇帝,历时四百余年。这期间为玉玺出生入死、浴血混战而损失的人不计其数。为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无法估量。
    到三国鼎立、玉玺归魏国。经五个皇帝到晋武帝司马炎一统三国,玉玺归晋。到西晋末年,朝代更迭,时局动荡,玉玺又被不停地争来夺去,一直到隋朝。隋亡后,萧后与太子元德带着玉玺逃入了漠北突厥。公元630年萧后与太子背了突厥,返回中原。玉玺归唐,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传至唐末,天下大乱,玉玺又开始流浪,后传至后唐末皇帝李从珂。公元936年李从珂怀抱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从此传国玉玺便迷失在五代残唐的,遍地烽火与兵荒马乱之中。从公元前238年玉玺传世起,到公元936年玉玺遗失止,前后共计约一千一百多年,并已经历秦、汉、隋、唐等许多朝代。
    传国玉玺是古代皇帝正名的信物,并且以“物”的形式在世“正名“了一千多年。前后为其操心、妄想,甚至公开大打出手,以致死伤者不计其数。而慕其名想其物者,更是多如牛毛,从他们内心的感觉上,那会愿意让它失去。因此后世各朝代皇帝们都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寻找,但又找不到,因此许多替代的方法就应运而生。这就有了后来的好事者,如:后周太祖郭威的“皇帝神宝”两方,传给北宋,到北宋哲宗时有农人叫段义的,在种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经十三位大学士依前朝记载,并多方考证,认为这是“正品”的传国玉玺,尽管当时朝野中有许多有识之士多疑其伪。到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增刻印玺十方。经过几个朝代,又到清乾隆三年,有江南总督高斌进贡“玉玺”,乾隆帝不管真假,有“沾边”的当然笑纳。此时的玉玺已经是是非难辨、不知黑白,当然也就身价日低,其名气自然也逐渐淡化。
    时至今日,如果这个用于古代皇帝正名的信物——传国玉玺,还能够重见天日的话,它的正名还会叫传国玉玺吗?大概改不了。还会不会因为它而再引起战争呢?真的很难说!因此正名这个“东西”实在太厉害、太重要了。当然这种重要性用经典科学的方法证明不了,包括用归纳、逻辑、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的理性方法都做不到。
                                               
                                          2012410日于福清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极调水 ( 香港自由号 )

GMT+8, 2024-10-18 20:33 , Processed in 0.1391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